“這時候,就需要引入更多的因素。”
“一個因素出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可以支撐。”
“海貿的利潤,足以成為那個因素。”
“方才我們說過,大明的糧食產量是足夠養活所有人的,隻是分配端出了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百姓占據的生活資料太少,手中沒有錢,買不起糧食。”
“那麼我們就想個辦法,讓百姓手中有錢。”
朱元璋再次插話道:“海貿富起來的都是大海商,百姓如何能獲利?”
這時朱雄英忍不住了,站起來說道:“錯了錯了,皇爺爺錯了,百姓也是可以獲利的。”
朱元璋非但沒生氣,還饒有興趣的道:
“哎呦,那乖孫給皇爺爺說說,哪裡錯了啊。”
朱雄英說道:“您想呀,海貿出售的商品是哪來的?還不是民間生產的嗎。”
“海商從民間采購商品,百姓手裡不就有錢了嗎,有錢就可以買糧了呀。”
“海貿出口最多的商品就是絲綢、瓷器和茶葉。”
“就以茶葉為例,現在大明的茶葉隻能自產自銷,價格壓的很低。”
“很多乾脆就賣不成價,白白浪費了。”
茶葉當前最大的消費者,其實就是草原人。
可現在大明和北元是死敵,這條路子斷了。
對外貿易,又因為禁海令給廢了。
至於茶馬古道……雲南去年才被打下來,殘敵到現在還未被全部肅清。
這條黃金商路現在還沒有興盛起來。
況且就算興盛起來,僅靠這一條路又能賣出去多少?
所以,當前大明的茶葉是供大於求的。
“海貿會增大茶葉的需求,抬高茶葉價格。”
“百姓家裡種幾棵茶樹,每年都能多得一筆額外收入。”
“那些擁有茶園的大地主,要雇人管理、采摘、加工,百姓可以通過做工賺取一些額外收入。”
“運輸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百姓們還能搞運輸賺錢……”
“僅僅是茶葉一項,就可以為百萬人提供生計。”
“瓷器也是一樣,海貿出口增大了瓷器的需求量。”
“為了生產出更多的瓷器,那些作坊也要雇傭更多的工人。”
“絲綢亦然……”
朱元璋高興的道:“乖孫說的真好,比皇爺爺懂的都多。”
“你這麼一說,皇爺爺就知道海貿的好處了。”
陳景恪補充道:“但不論是瓷器、絲綢、茶葉,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隻能惠及部分地區的百姓。”
“要說潛力最大的還是棉布,棉花易種植,產量穩定,全國各地皆可種植。”
“棉布保暖性和舒適性都非常高,價格百姓也能承受的起。”
“如果對外出口,定然會非常暢銷……”
“到時候那些海商,就會大批量收購棉布。”
“收的人多了,棉布的價格自然會變高。”
“百姓利用農閒時節織布,拿出去賣掉,就能有一筆不錯的收入。”
朱元璋眼睛一亮,說道:“這個好這個好,棉布這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