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東周時期,生產力提高了,舊有的生產關係被打破。”
“先賢們用了數百年探索,才找到新的更適合的製度。”
朱雄英不停點頭:“諸子百家就是在探索過程中誕生的,對吧。”
陳景恪說道:“對,諸子百家都在嘗試構建新的生產關係。”
“黃帝時期也是如此,生產力提高了,生產關係還沒有來得及做出調整。”
“當時人們以部落為單位,沿著大江大河定居。”
“隨著金屬工具的出現,更多的土地被開墾,更多的糧食被生產出來,更多的商品出現。”
“各個部落的交流也愈加頻繁,大家互通有無,一起對抗猛獸和敵人……”
“馬匹和船隻等代步工具的出現,讓交流更加的方便。”
“交流頻繁,也會讓矛盾增多……”
“當時的天下共主神農氏,無力解決這些矛盾,漸漸失去了人心。”
“黃帝部落的實力越來越強,靠著出色的軍事能力傲視群雄。”
“而且黃帝行事有章法能服眾,漸漸的他就成了共主,後來更是登基為帝。”
“但生活習慣一時間依然難以改變。”
“大家習慣了按照部落生活,讓他們對另一個部落的首領效忠,是很困難的。”
“所以黃帝的地位,更像是部落聯盟的盟主。”
“有事兒了大家就去找他解決,沒事兒了大家各過各的。”
“想要建立真正的朝代,還需要一個契機來打破這種現狀,讓所有部落更加緊密的聯係在一起。”
朱雄英靈光一閃,說道:“大洪水。”
陳景恪豎起大拇指:“聰明,就是大洪水。”
“這場大洪水的具體情況已經不可考,推測應該是黃河上遊發生了地震,導致山體滑坡堵住了河道。”
“河道被堵住之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堰塞湖,巨量的黃河水在上遊囤積。”
“直到有一天,堰塞湖的堤壩撐不住崩潰了。”
“海量的黃河水,鋪天蓋地般流向下遊,橫推所遇到的一切。”
“那是一場浩劫,黃河中下遊化為洪澤,無數生靈喪生。”
想象著那個畫麵,朱雄英也忍不住心中發寒。
如果需要一場大事件,來打破舊有的秩序,那這個代價也太大了。
陳景恪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治水,就成了殘存人類共同的願望。”
“但洪水太大了,波及整個黃河中下遊地區,不是靠一家一戶所能解決的。”
“當時是舜帝當政,他召集各部協商。”
“在大災難麵前,就算再保守的人,都選擇了共同麵對。”
“各個部落摒棄前嫌,出人出錢出糧一起治水。”
“最開始大家推舉鯀來治水,但結果伱也知道,他因治水不利被殺。”
“鯀死後,他的兒子大禹肩負起了治水的任務。”
“大禹吸取了鯀的教訓,提出了堵不如疏的策略,並成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可是治水需要錢財,這些錢從哪裡出?”
“自然是各個部落一起出,於是就有了賦稅。”
“此時征收賦稅的目的很簡單,不是為了某些人的享受,而是為了治水,為了造福於民。”
“百姓願意繳納賦稅,也是希望大禹等人拿著這些錢把洪水治理好。”
“說的直白一些,百姓繳納賦稅的目的,是希望國家拿了錢好好保護他們,而不是奴役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