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預備役畢竟是暴力機關,如果全部交給地方管理,就等於是讓地方官擁掌握了軍隊。
左不行右也不行,那就左右一起走。
雙重管理,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朱元璋又問道:“為什麼要強調必須是縣令指揮,知府和布政使沒有指揮權?”
以他的智慧早就看透了其中的緣由,這麼問是為了照顧藍玉等人。
同時也是給陳景恪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陳景恪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回道:
“一個縣的預備役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人,歸縣令指揮問題不大。”
“如果知府和布政使也能指揮,也就意味著他們可以調動轄區的數萬預備役,那就太恐怖了。”
如果布政使、知府無權命令縣尉,他們想調動預備役,就必須通過縣令去找縣尉。
還要考慮縣尉會不會同意。
因為縣尉完全可以借口‘請示都司’,搪塞過去。
總之,沒有直接管理權想要調動預備役,過程會變得很複雜。
他們要是敢打預備役的主意,付出的成本會更加巨大,估計剛行動就被人舉報了。
而且這麼做還能有效防止軍政勾結。
縣尉在行政方麵的上級,是本縣的縣令。
在軍方的上一級是都指揮使司,這是個省級機構,地位和布政使相當。
縣令和都司勾結,難度可不小。
一個簡單的雙重領導,就基本解決了這些隱患。
想通了這一切,馮勝、傅有德等人,看向陳景恪的目光充滿了忌憚。
這小子心是真臟啊。
以後對他可要客氣點,免得不小心得罪他,被算計了都不知道了。
陳景恪很坦然,這事兒本身就是陽謀,沒必要瞞著誰。
而且也不用怕這群軍方大佬生氣,大家都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
隻有大明強盛了,大家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證。
這個道理並不複雜,大明的開國團隊還沒被腐化,是能理解的。
而且,雙重領導也不全是為了防範誰,好處也是有的。
如果預備役完全歸軍方,那地方衙門憑什麼要支持你們工作?
沒有地方的支持,預備役根本就搞不起來。
現在地方衙門有了一定的管理權,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力,也必然會支持預備役的組建和運轉。
這也是陽謀。
放在前世,陳景恪根本就玩不來這些東西,就算給他看也看不懂。
這一世僥幸混入皇宮,整日耳濡目染,確實學到了許多東西。
退役法就沒什麼可說的了,主要規定了哪些人需要退役。
首先是年齡,隻有年滿十八歲的可以服役,普通士兵超過五十歲自動退役。
關於參軍年齡,本來朱元璋他們想的是十六歲,被陳景恪給否了。
“十六歲還沒成婚,有些成婚了還沒生孩子呢。”
“無後就把人送上戰場,太不人道了。”
“等到十八歲,差不多都有孩子了,戰死了也有後代繼承香火。”
“主要是大明現在不缺軍人,沒必要送半大少年上戰場。”
最後這句話成功說動了眾人,大明七千多萬人口,確實不缺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