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年輕人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更何況朱高熾本也不是傷春悲秋的性格。
現在他滿腦子都是建功立業,哪會把時間浪費在個人緬懷上。
轉頭就和姚廣孝談論起了,如何實現對潘地亞的有效統治。
事實上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幾乎什麼都不用做。
那些被征服的身毒人,已經主動把脖子裡的韁繩遞到了他們手上。
逃過大屠殺的潘地亞高種姓人,在得知燕國招降他們的消息後,毫不猶豫的就跪了。
然後還不等朱高熾說出自己的計劃,他們就已經主動把燕國高層塑造成了高種姓人。
非但如此,他們還積極號召原潘地亞國各地的高種姓人,接受燕國的統治。
各地的高種姓者正惶恐不安,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喜,紛紛派出家族重要成員前來王都朝覲。
同時也是一種試探。
麵對這種情況,朱高熾和姚廣孝都有些目瞪口呆。
他們知道身毒人沒骨頭,但沒想到竟然還能如此主動。
朱高熾再次感歎“我終於知道,為何隨便一支軍隊就能征服這裡了。”
姚廣孝表情卻非常凝重“必須儘快把漢地建立起來,並嚴禁身毒思想傳入漢地。”
所謂漢地,就是遷徙漢人百姓居住區。
朱高熾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說道“好,就按照原計劃,以高韋裡河為界限,河南部為漢地。”
“嗯,再叫高韋裡河已經不合適了,就改名叫漢河吧。”
高韋裡河……現在叫漢河,是次大陸最南部的一條大河。
將次大陸南部的那個尖角給隔離開了,地理位置大致是前世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所在。
麵積大約是十餘萬平方公裡。
這條河水力充沛,擁有肥沃的三角洲平原,又有天然良港。
除了這條大河,這一地帶還擁有多條河流,以及肥沃的衝擊平原。
不論是發展工商業還是農業,條件都非常優渥。
就這麼說吧,前世這裡生活著六七千萬人,糧食還能用於出口。
先天條件真的是讓人眼紅。
當初陳景恪製定分治計劃的時候,就圈定這裡作為漢地。
當然,這隻是初步的計劃。
隨著漢地人口增多,會逐漸往北擴張的。
之後朱高熾主持了燕國第一次全國大會,與會人員見到他如此年輕都非常吃驚。
但對於這個征服者,沒有人敢小瞧。
朱高熾宣布,潘地亞國除,燕國建立。
除了高層替換之外,其他一切照舊,以前是貴族現在依然是貴族。
還不等這些舊貴族高興,他又宣布了一個新消息。
將漢河(高韋裡河)以南的身毒人全部遷出,安置在其他地方。
這裡將作為漢地,供漢人生活。
宣布完這個消息,朱高熾心中其實也有些緊張的,生怕這些人站出來造反。
然而……他發現除了少數高種姓人臉色難看,其他人對此都毫無反應。
臉色難看的那些人,是因為家族核心在漢河以南,遷走對他們家族的利益影響很大。
但他們也隻是臉色難看,並沒有站出來反對。
對他們來說,遷徙也隻是利益受損而已,並不致命。
燕國作為征服者,必然會有利益訴求。
隻對土地提出一定的要求,沒有將他們一並消滅,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沒必要為了這個,和新的統治者鬨矛盾。
至於最底層百姓的死活,完全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不過是奴隸而已,到處都是,死光了再去抓就是了。
和舊貴族達成協議之後,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
都不用燕國動手,這些急於表現的舊貴族,就主動驅趕漢河以南的百姓北遷。
其過程因為過於不人道,就略過不寫了。
反正燕國的漢人百姓,來到這片土地上之後,見到的是遍地的屍骨。
有人的也有牲畜的。
直到數十年後,依然能在偏僻的角落見到散落的屍骸。
朱高熾和姚廣孝忙著建立穩固統治,楊璟那邊也沒閒著。
他帶領一萬燕國精銳,前往邊境與德裡蘇丹國的軍隊進行對峙。
對於燕**隊的戰鬥力,德裡蘇丹國自然是大為驚恐。
主動後撤三十裡,表示無意與燕國為敵。
楊璟也知道,此時不宜再啟戰端,就順水推舟表示雙方以此為界互不侵擾。
看著離去的德裡蘇丹國使者,楊璟心中非常的不甘。
他很想借此機會,一舉將德裡蘇丹國的主力擊敗,然後將對方也一並消滅。
不是他盲目自大,而是……身毒人的戰鬥力,實在讓他高看不起來。
但燕國人口實在太少了,還要建立漢地,穩固占領的地盤,盲目擴張隻會讓自己變得虛弱。
所以,暫時罷兵消化勝利果實,是最好的辦法。
不過……
不會等太久的,最多明年德裡蘇丹國就會成為曆史。
這是大計劃的一部分,除非有天大的變故,否則不會改變。
朱高熾他們之所以有信心,在明年一統次大陸,自然是因為背後有大明支持。
在燕國建立後,朝廷動員了數千艘大型海船,運送各種物資以及人口。
初步計劃,在明年要讓燕國漢地人口達到五十萬。
與此同時,大分封的計劃也終於落地。
按照原計劃,分封了五個王國、五個侯國、十個伯國。
王國受封的,都是老朱的兒子,按照年齡大小排序封的。
隻不過蜀王朱椿和湘王朱柏拒絕了分封,表示要為大明鞠躬儘瘁。
他倆都是朱雄英核心圈子成員,一個坐鎮遼東,一個坐鎮中南半島,暫時不封是早就商量好的。
把他們都留下,倒也不全是因為個人感情。
這兩處地方形勢複雜,也確實需要可信任的大將長期坐鎮。
雖然兩人沒被分封,卻在親王儀仗上進行了封賞,其地位僅次於朱棡和朱棣兩大塞王。
尤其是對朱柏來說,最好的消息是,朱元璋下旨讓他生母從冷宮搬了出來。
雖然沒有恢複嬪妃的身份,但這已經是個好的開端了。
其他的侯伯國,則是從開國勳貴和新勳貴中間,各自挑選了幾個。
被選中的自然欣喜若狂,沒被選中的儘管很失望,卻也沒有多說什麼
隻要大分封是真的,其他都好說。
接下來就是各種籌備,官吏配置、人口遷徙、物資分配等等。
整個朝廷都被調動,圍繞這件事情忙作一團。
陳景恪也沒落得清閒,雖然不需要他負責具體的事情,可是太多事情需要他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