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朱的鐵腕,馬娘娘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支持。
不是她沒有考慮過後果,這恰恰是她深思熟慮之後的答案。
“如果沒有景恪,沒有《大同世界》,我不會同意你動孔家。”
“但現在有了這一切,孔家的存在就成了大明前進的絆腳石,必須搬開。”
老朱非常認同的點頭說道:“是啊,沒有景恪,咱們隻能用理學治國,就必須要尊孔。”
“當初咱被儒生騎在臉上欺負,也隻能唾麵自乾,就是這個原因。”
“現在咱不需要他們了,新賬舊賬就給他一起算清楚。”
然後他又歎道:“其實咱也懷疑,景恪能否擔得起這個大任。”
“這些年,咱把他講過的東西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覺得高深。”
“對曆史、大勢的分析,比什麼之乎者也更透徹。”
“後來又去大明各地實地考察,親眼看到了他變革下的大明,真可謂是國泰民安。”
“已經遠超曆朝曆代所謂的盛世了。”
“這些事實給了咱信心,他是有能力改變這一切的。”
馬娘娘深有同感的道:“咱們看著他長大,一直把他當孩子看,難免會小看他的能力。”
“其實仔細想想,他所思所想所為,早就已經超越前人了。”
老朱說道:“是啊,大同世界給了我對付孔家和儒家的決心。”
“這次儒家若識趣,咱還能給他們保留一席之地。”
“若是不識趣,咱就徹底給大明換換腦子。”
治國,尤其是想長久維持一個龐大帝國,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思想體係。
哪怕這套思想體係很落後,也比沒有強。
曆史上不乏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可往往幾十年就崩潰了。
正應了那句,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原因很簡單,那些帝國全靠一兩個強人維持,沒有強大的思想體係做後盾。
強人沒了,維係國家存在的關鍵因素就沒了,國家也就沒了。
華夏能維持龐大的疆域,就是因為有一套思想體係在維係。
不論如何分裂,大家在思想文化上都是一家人。
遇到有能力的君主,就能重新完成統一。
華夏的思想體係起源於三皇五帝,成熟於周公旦。
孔孟等先賢,在這套思想體係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有了儒家和諸子百家。
在之後的一千多年,儒家思想就成了維係人心最主要的那根線。
曆朝曆代,不論怎麼變革,根子都是儒家思想。
你用人家的思想治國,尊崇人家的後人拉攏人心就成了必然。
這也是為何從漢朝開始,皇帝要祭孔廟,一直給孔家上尊號的原因。
最後孔廟變成了文廟,孔家有了衍聖公,一直延續到滿清結束。
大明也需要文人治國,需要儒家思想來維係統治。
即便是朱元璋的鐵腕,麵對這種情況也不得不吃了個癟。
最後選擇性失明,放任孔家的存在。
不過他也不是全麵退讓,一直努力將孔家的影響力限製在曲阜。
但很顯然,這種限製顯得非常無力。
直到陳景恪寫出《大同世界》,讓他們看到了打壓儒家擺脫孔家的希望。
《大同世界》雖然有著很深的儒家痕跡,但已經脫離了儒家。
就好像,儒家是以周禮為基礎,吸收了各種新思想創造出來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