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中無人》拷貝是賣得多,可有藝術性嗎?讓一個完全不懂藝術的人來做藝術指導,這不是瞎胡鬨嘛!那以後我們還怎麼安心搞藝術啊!”
……
北影廠會議室。
方致遠坐在正中間的位置,掃了掃到場導演。
其中有以拍警匪題材聞名的徐慶東,以拍主旋律電影而聞名的陳國新,以拍情感片聞名的夏剛,以電視劇聞名的胡梅,以及其他一些名氣不大,作品影響很小的導演。
現場很多人都在偷偷觀察自己,眼神頗為不屑。
方致遠知道自己太年輕,又隻有一部電影,很多人心裡不服。
他不以為意地笑了笑,輕輕敲了敲桌麵:“人都到了,下麵開會。”
現場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集中到方致遠身上。
方致遠開門見山地道:“廠裡讓我做咱們第四集體的藝術指導,是希望我們創作出優秀的商業片,幫廠裡賺錢。現在廠裡的經濟情況相當糟糕,如果經營狀況得不到改變,到了明年恐怕就發不出全額工資了!”
到場的製片人都皺了皺眉,畢竟他們的主要收入就是工資。
現場的導演們態度完全不同,大多露出不屑的表情。
方致遠無奈地搖了搖頭,知道這些導演沒把自己的話放在心上。
在統購統銷的模式下,導演隻要拍電影就能拿到上千塊的分鏡頭費,在劇組還能拿各種補助,一部電影下來,能拿幾千塊,至於電影票房賣不賣座,觀眾反饋好不好,跟他們完全無關,他們也根本不關心。
就算北影廠發不出工資也沒什麼,隻要國家不取消電影廠,隻要國家還給電影廠下生產任務,他們就依然有電影拍,依然有高收入拿,依然可以過得很滋潤。
隻要分配方式不調整,這些導演的觀念就很難扭轉。
方致遠深吸一口氣,提高嗓門道:“第四集體的創作思路要變,隻有賺錢把握比較大的片子,才會送到藝委員。你們把劇本給我看之前,自己想想電影拍出來能不能賺錢。要是你們自己都覺得不賺錢,那就沒必要給我看了。”
此言一出,現場一片嘩然。
女導演寧櫻1982年從北電畢業後,到意大利學電影。貝托魯奇到中國拍《末代皇帝》的時候,她因為懂意大利語,成為副導演。電影拍完,她成了北影廠的導演。
在她眼中,電影是藝術品,電影人應該追求藝術。
現在聽到電影不賺錢,劇本就不會被送審,她直接叫了起來:“你可以追求電影的娛樂性,可以討好觀眾,也可以賺錢,但不能否定彆人的藝術追求,強迫大家去追求低級趣味!”
寧櫻這麼一叫,其他導演也紛紛下場。
“對啊,以能不能賺錢作為電影的評判標準是片麵的,是完全錯誤的,作為一名藝術家,我們不應該關注電影的收益,應該追求電影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影響。”
“我們是導演,不是商人,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電影賺不賺錢呢?這個問題是我們這些藝術工作者應該考慮的嗎?電影的藝術性、思想性和社會價值才應該是我們考慮的!”
“你不能自己想搞錢,就不讓其他人搞藝術啊!”
“……”
方致遠淡淡地道:“我不反對你們拍藝術片,隻要能賺錢,你們想怎麼就怎麼拍。寧櫻導演到意大利留過學,還做過貝托魯奇的副導演,我不說彆人,就說貝托魯奇,他算是有名的藝術片導演,請問他的電影賠錢嗎?”
寧櫻被噎住了:“這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