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第一鎮參觀了東非學校的教學後,馬西米連諾一世二人還是很有感觸的。
像二者這樣頂級的大貴族,自幼接受的都是王室宮廷教育,很難下沉接觸到東非這樣如此基層的教育模式。
而且,東非作為殖民地,也沒有必要對二者遮遮掩掩,二人所見都是東非學校最真實的日常。
東非學校的課程少,隻有德語,數學兩門主要課程,其次就是曆史和體育。
內容也極為簡單,甚至每個年級都有大量重複的內容,在東非學校上完學,最多也就熟練掌握德語讀寫和簡單的數學運算。
整套東非教育的內容,其知識內容甚至隻有前世恩斯特小學的三分之一不到(三年級水準)。
這是為了適應東非殖民地師資力量的薄弱而決定的,東非這種殖民地目前也隻有能力搞這種窮教育。
當然,東非這種教育的終點,也是有上升渠道的,在通過結業考試後,成績最優異的一批,是可以獲得前往德意誌地區留學機會的。
從難度上來說,以前世小學畢業的平均水準來通過考試並拿到留學名額非常簡單,隻不過東非的移民未必會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這就導致,隻有重視教育的家庭,其孩子到德意誌留學機會才大,而不重視教育的家庭,哪怕小孩畢業時成績不錯,可能也隻是留在東非務農,畢竟前往德意誌需要家長的同意。
恩斯特也懶得糾正這種情況,反正自己隻需要培養一批夠用的人才即可,如果人才過剩,有時也是災難。
畢竟和那些需要高學曆的崗位相比,目前東非需要最多的職業就是農民,將土地開發出來。而在歐洲的工業國,工人則是最急需的。
而以當前時代的工業化水準,隻有英國是徹底完成工業化的(城市化水平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其他國家更低,進步空間還很大。
這些工業國家的工人,其文化水平要求就不高,更不用提當前還是以發展農業為中心的東非殖民地。
之所以在東非開辦義務教育,是為了同化,培養未來所需的人才,都是穩固統治的需要,實際上並不是為了真正改變這些人的命運(雖然客觀上改變了)。
就像普魯士為了提升軍隊的戰鬥力,開辦義務教育一樣,東非的義務教育其動機也不單純。
第(1/3)頁
第(2/3)頁
你要問恩斯特對教育事業有多重視,其實也就那樣,雖然恩斯特前世接受過完整的九年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
但恩斯特這一世的身份是一個貴族,現在做的事看起來很高大上(圈地建國),可前提是維持黑興根王室的利益和日後的繼續繁榮。
前世印度等國家的經驗告訴恩斯特,隻要體量大,人口多,哪怕低素質人口的國家,其上層也能積累一大批財富。
所以恩斯特所代表的貴族,本質上是不需要太多高學曆人口的,而是需要能創造財富,聽話的人口。
這就和古代統治者為什麼喜歡愚民,西方為什麼會反智,本質上都是一個套路。
東非的教育就處於二者之間,對教育的態度不冷不熱,既不多教,也不少教,主動拉低水準。
除了對民族問題和文化認同方麵比較重視(德意誌化)外,並不熱衷於改變普通人的其他品質和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