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最容易獲得的植物蛋白,東非殖民地也廣泛種植了許多,主要是用於作物輪作,大豆的根瘤具有固氮的作用,一般是和小麥輪作,熱帶高原也很適合大豆種植,但是想完全取代肉類也不太可能。
所以東非移民蛋白質的補充還是主要依靠東非豐富的漁業資源,魚類相較於東非草原上的其他野生動物食用上本來就更加安全。
在經過初步醃製加工後,更是可以有效殺死體內的病菌和寄生蟲。
姆萬紮等地,收獲的大量魚肉,在經過工人手工祛除鱗片和內臟後,用鹽醃製和曬乾,做成的魚乾在東非可以保存好幾個月。
在沿海,沿湖,沿河區域,居民可以獲得新鮮的魚肉,在水域和漁業資源缺乏的地區就隻能食用醃製後的魚乾了。
當然,光吃魚肯定解決不了問題,畜牧業(養殖業)才是未來真正的出路。
東非草原本身就是天然的牧場,雖然不夠優質,但是麵積絕對夠大,降水時間上的不均勻分布,是製約東非畜牧業發展的最大因素,同時牛馬等牲畜,未來一百多年裡不可能被替代。
當然,東非不可能隻有牛馬等大型牲畜,雞鴨鵝等禽類肯定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雞鴨鵝禽類規模養殖並不比牛馬等大型牲畜更容易,散養和家養反而更安全,不容易生瘟,所以東非禽類養殖主要依靠移民自己進行。
在東非還有一種特色家禽,即珍珠雞,也被東非政府推廣。
這玩意曾經被奧斯曼帝國帶到歐洲,被稱為“土耳其雞”,肉質還不錯。
第(2/3)頁
第(3/3)頁
最主要的是作為非洲少有的本地品種,抗病性要強的多,而且珍珠雞見到火光就會鳴叫不止,可以用來預防火災。
這一點這對於東非殖民地來說就非常重要,尤其是旱季時,天乾物燥,很容易引發火災。
家禽養殖,在東非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主要依靠移民自發進行,其需要的穀物等也需要移民自行解決。
所以,養殖規模被限製在家庭之中,養的多,吃的多,雖然東非確實有許多荒地來種植飼料。
但是,每個移民都需要先完成東非殖民地安排的田地裡的任務,才有時間打理自己開發的荒地。
東非殖民地每個移民分配的田地不是小地塊,十幾畝地,即便使用奴隸,完成也很費功夫。
所以完成這些黑興根財團所有的田地後,移民基本沒有多餘精力去開荒。
並且,開荒的土地,移民是沒有產權的,東非殖民地政府可以隨時收回,也就是現在東非殖民地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所以放任移民自行開發。
不過,移民想開發荒地,基本隻能依靠家中的婦女來完成,女性在東非分配的工作相對而言比較輕,所以可以擠出時間為家庭額外增收。
家禽的養殖和菜地打理基本上是家中的婦女和孩子來完成。
說回水產品加工廠,目前東非稍大的湖泊和大海附近基本都建有此類工廠,為整個東非提供肉類補充。
按照就近原則,負責本區域內的肉類供應,搭配上其他東非允許的肉類來源,基本上可以滿意東非移民對肉類的需求。
(本章完)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