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達累斯薩拉姆借助位置優勢,正好可以幫助他們銷贓,這樣他們也就不用跑到歐洲去將手裡的貨出手了,節省了程序和時間。
……
“各位注意,水泥一定要攪拌均勻,不要急著加水,一點點加,每次加水後都要繼續攪拌,讓水徹底融入。
這個不行!多摻些沙子,不然到時粘不住。”
費舍爾在工地上到處指揮工作,這裡是達累斯薩拉姆靠近碼頭的地方,原本的桑給巴爾建築已經被拆除,東非要在此地建一座旅館和啤酒館,為停靠此地的船隻服務。
桑給巴爾蘇丹國縮回桑給巴爾島後,原本港口的工作人員也去了桑給巴爾島,另尋出路去了。
其中就包括為往來商船提供住宿和吃飯,賭博,酒水等從業人員。
但是最初東非殖民地接手這裡缺乏相關經驗,沒能及時接手這些業務,白白浪費了許多賺錢的機會。
這次趁著改造達累斯薩拉姆城市的機會,東非殖民地打算重新讓這些商業活動再度興盛。
而東非這次主打的就是歐洲風格,能讓那些歐洲水手產生一種回到歐洲的親切感,歐洲的建築加上熱帶獨有風景,肯定彆具一格。
印度洋沿岸不缺阿拉伯風格的建築和文化,這樣那些阿拉伯商船也可以感受一下歐式建築的魅力。
兩個消費群體至少都可以吸引一部分人前來消費,而且在蘇伊士運河沒有開通之前,達累斯薩拉姆港地理位置還算不錯,接下來一年裡的生意一定比較好做。
第(2/3)頁
第(3/3)頁
歐洲建築,基本上是統一的,流行巴洛克和哥特式這兩種風格。當然還有所謂羅曼式建築,古典主義建築……這些建築風格相互借鑒,或者乾脆是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斯圖加特位於中歐地區,所以費舍爾可以同時接觸到巴洛克和哥特式兩種建築風格。
費舍爾其實不是很了解這些,一切都是按照祖傳經驗和客戶的要求來完成。
長年累月的和各種客戶打交道,尤其是那些對建築要求嚴格商人,讓費舍爾也見識了許多,祖傳手藝也融合和當下德意誌地區建築的各種潮流。
“地基挖的還不夠深,至少還要再向下三十公分,這裡可是要建三層,地基不牢固,到時可就攤上大事了。”費舍爾拿著量尺對著工人們說道。
這裡可是用來建設旅館的地方,馬虎不得,所以費舍爾每次都要對每個工序親自測試,對於不合格的地方立刻修改,直到合格為止。
而東非的工人,許多都是從農民轉工人的二把刀,對建築那是一竅不通。
雖然,費舍爾原本也不隻不過是個普普通通建築工人,但是和東非這些所謂建築工人比還是很不錯的,費舍爾屬於既看過豬跑,又吃過豬肉。
而東非這些從農民臨時轉職的工人,其中最好的,以前可能也隻接觸過在鄉下蓋房子那種。
而達累斯薩拉姆作為一座城市,自然不能用鄉下的那些小房子,尤其是這裡主要為海上往來人員提供住宿等服務,至少要看起來比較專業。
(本章完)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