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雖然是香料生產國之一,但是種植麵積不大,而且香料以出口為主,東非平民不需要香料這種東西,這就是恩斯特的看法。
那如何解決豬肉氣味大的問題,自然是引入劁豬匠這一職業,對小豬閹割,不過按照西方標準,劁豬匠那是妥妥的獸醫。
看著像是屠夫,實則是東非的獸醫,往那一站壯若泰山,兩個村民將一頭豬仔遞過來,他單手就將豬腿提了起來,把手裡的小豬仔拿捏了。
隨手從盛著酒精的瓷碗裡拿來一把消毒後的劁豬刀,“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嘴裡振振有詞。
隻見頃刻間,手起刀落,對著小豬仔的荔枝就是一刀,瞬間兩個荔枝掉落提前準備好的碗裡。
這時那頭小豬仔才反應過來,痛得哇哇大叫,獸醫拿來針線簡單縫製兩下,對著傷口撒些粉末,一場閹割手術就完成了,兩邊群眾則在一邊看的細致。
“好了,你們村還有沒有豬仔了?要是還有需要劁豬蛋的就趕快送過來,我還趕著去下一村呢!”獸醫開口道。
東非獸醫稀少,會劁豬的就更少,所以大多是流動性工作,根據政府安排,沿著固定路線對自己負責的區域內生豬進行閹割。
“沒了,沒了,政府發的豬仔就這些頭!”
豬仔是東非政府免費發放到村子裡飼養的,用來提升東非居民的肉食量,更是為了消耗過剩生產的糧食。
在東非養殖業分為農區養殖和牧區養殖,牧區養殖好理解,農區養殖也就是以圈養為主,飼料喂養占大頭。
第(2/3)頁
第(3/3)頁
之前東非圈養的主要是牛馬等勞動型牲畜,現在牛馬產量有一定提升,但是主要用作勞作,交通。其中北部牧場還有部分用於出口,就是很少有分到東非民眾碗裡的。
東非的牧場其實和其他地區相比,那是大大不如,也就比澳大利亞強上一些。
像歐洲,南北美都有最適合牧草生長的濕潤草原,而東非濕潤的地方是雨林,草原卻分為雨旱兩季。一到旱季,牧草就會減少,不利於放牧
所以在東非一直是牧場養殖和農區養殖並重,隻不過農區養殖比較分散,單位比較小,但是體量一點不比牧區養殖差。
同時,農區養殖,自然更適合穀物飼養,雞鴨牛羊豬,其中豬肉就非常適合提升東非肉食產量,首先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大約隻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而且繁殖能力強,其次豬作為一種雜食動物是完全不挑食的,有大量的農副產品都可以用來當做豬的飼料,相對來說養豬的成本比養殖其他動物的成本都要低一些。
在東非有大量專門為黑奴種植的薯類等作物,這類不需要太多精力打理的農作物種植起來也不麻煩,產量還極大,可以用作豬飼料。
而歐洲人在吃肉選擇上,和遠東是沒有太大區彆的,大家本來就是以豬肉作為最重要的肉食來源,也隻有受阿拉伯文化影響的人不吃豬肉。
而德意誌人在吃豬肉這件事上,有很大熱情,體現在各種香腸製作上。不過當前時代,大家都是能吃飽就不錯了,沒有那麼講究,往鍋裡一扔,煮熟就完事。
這次東非王國一共引進了20萬頭種豬,主要在中央省和濱海省,海湖省,南薩爾茨堡省試點推廣,以村子為單位進行養殖,也就是不搞大規模養殖那一套。
大規模養殖風險高,技術要求大,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造成全軍覆沒,尤其是圈養,那麼多牲畜養在一起,衛生問題都不好解決。
(本章完)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