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鋼鐵產能除了盧森堡和魯爾區,最後主要集中在捷克地區,和斯洛文尼亞地區。”
恩斯特的收購的鋼鐵企業,在完成注資後,順勢進行了擴充,所以實力都得到不小的補充。
其中盧森堡和魯爾區是重點產區,一個是鐵礦豐富,一個煤礦豐富,捷克則差一點,斯洛文尼亞地區完全是因為的裡雅斯特這個距離東非最近的優良港口的原因。
當然,東非自身也要擔負一部分鋼鐵生產,這方麵要單獨建設鋼鐵廠,好消息是現在恩斯特一點也不缺技術人員和鋼鐵工人,所以在東非建設鋼鐵廠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
不過,東非顯然不可能消化那麼多鋼鐵工人,其中一部分到了東非主要是填充人口的,也不需要他們從事鋼鐵生產,最大的可能性是安排到內陸去開荒。
跨行業就業問題不大,歐洲國家工業化也就這幾年時間,許多工人都是農村人出身,說他們不會種地,那是不可能的。
“借助這次經濟蕭條,我們要對奧匈帝國境內奧地利及其周邊的失業人口和農業人口進行大規模吸收,重點就是那些非德意誌人,至於德意誌人還是給奧匈帝國留著吧!”恩斯特強調道。
實在是哈布斯堡家族太不容易了,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人口加上拉丁裔(羅馬尼亞和意大利)就占了一大半,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加起來都湊不齊一半。
改變奧匈帝國全境人口結構,恩斯特是辦不到,如果僅僅是改變奧地利以及奧地利周邊還是可以辦到的。
有兩個地方,恩斯特認為對奧地利的作用最大,一個就是捷克地區,還有一個就是斯洛文尼亞,捷克意味著工業,而斯洛文尼亞代表著港口。
這次招募移民的主要對象就是這兩地的非德意誌人,至於東非這次從哪裡吸收德意誌人,除了德國是重點外,最大來源國是美國。
恩斯特在奧匈帝國的移民招募策略,放在以前,恩斯特肯定不會這麼乾,但是彼一時,此一時。
第(2/3)頁
第(3/3)頁
以前東非是急缺德語人口,在奧地利是饑不擇食,現在東非則不缺了,通過近十年的努力,德語基本上成為了東非的統一語言。
這兩年東非人口數據沒有統計,不過恩斯特預計當前東非人口應該在八百萬到九百萬左右,德語人群至少在七百萬以上。
至於不會說德語的新移民,放在東非這個大染缸裡,不出一年基本都能通過語言環境變成德意誌人的樣子,實在太笨那就沒辦法了。
統一了語言,那文化認同上的事基本上就是細枝末節了,現在東非可以從全世界挑選自己心怡的“優質”移民。
不過經濟危機中沒有必要這麼做,歐美各地都是失業人口,僅美國曆史上記載失業人口就超過三百萬,這隻是預估數字,真實數字肯定不止這些。
德國和奧匈帝國失業人口肯定少不了,恩斯特可以肯定德國失業人口數量比美國還多,因為德國當前人口是在美國之上的。
即便沒有經濟危機,德國的外流人口也是世界第一,這也說明平時德國失業率就高,經濟危機爆發後肯定更多。單從兩國國土來說,德國巴掌大的地方就不可能比美國應對危機的手段多。
曆史上德國人口外流逆轉都要等到十九世紀末期了,也就是1893年以後,所以德國的潛力還很大。
當前東非從德國吸納移民的重心已經從德國西南地區轉移到德國東北地區,除了西南工業發展(主要是洛林和阿爾薩斯帶動了鋼鐵和紡織業發展),消化了大量人口外,還有就是這裡被東非吸了十年,西南基本已經不存在人口過剩,反而是東普魯士地區因為工業發展水平落後,以農業為主,人口過剩嚴重。
(本章完)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