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東非的行為讓開普敦很跳腳,但是現在單靠自己的力量麵對東非這個龐然大物沒有絲毫辦法,不過開普敦也不用傷心,東非不是有意針對開普敦,實際上安哥拉的葡萄牙人也感覺膽戰心驚。
萊塔尼亞省距離鯨灣港很遠,中間隔著廣袤的沙漠區域,但是萊塔尼亞省西邊的納米比亞和安哥拉交彙地區氣候條件還不錯!這一點從納米比亞地圖就可以看出來,基本上納米比亞的重要河流都分布在北方。
雖然這些河流也以季節性河流為主,但是北部地區的高原麵積相當龐大,降水量勉強能達到五百毫米。
而南部地區雖然也有高原,但是還存在山地,這些山地就是東非不方便從東方直接入侵納米比亞的原因。
試想一下,好不容易穿過卡拉哈裡沙漠,結果迎頭碰上的卻是綿延的高山,越過高山高原,結果還是沙漠,這種絕望不是靠意誌力可以克服的,所以東非才會在殖民納米比亞時采取海陸並進的方式。
在萊塔尼亞省西麵的高原區域,在前世納米比亞稱為奧萬博蘭地區,是該國最重要的農耕區域,可以種植粟、高粱、薯類等自給性糧食作物,生活著全國百分之三十的人口。
這一地區對納米比亞有多重要,就這麼說,納米比亞的糧食自給率僅僅百分之二十左右,而這百分之二十的糧食自給率大部分都是奧萬博蘭貢獻出來的。
也難怪葡萄牙人對納米比亞不待見,這塊地確實是貨真價實的爛地,不過這僅僅是從殖民成本方麵考慮。
對於東非來說納米比亞的價值就不一樣了,海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果奪取納米比亞,東非立刻就能變成兩洋國家。
至於納米比亞氣候過於惡劣,對於東非來說並不算難題,東非本身的農業耕地足夠多,不需要再額外增加,就像當初對南非地區的定位一樣,不必大力發展種植業。
1877年4月。
東非同時對剛果雨林地帶進行規劃,烏班吉河內河部隊成立,對剛果河以及烏班吉河進行常態化巡航,這也預示著東非將烏班吉河以東的剛果盆地徹底納入自己的國土中。
東非在西部整體呈現一種攻勢狀態,而有了鐵路加持,東非的運輸能力大為提升,尤其是中央鐵路西段,直逼安哥拉殖民地,在內陸戛然而止,形成了斷頭鐵路的感覺。
第(1/3)頁
第(2/3)頁
而中央鐵路西段為什麼修成這樣,可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圖謀安哥拉殖民地的表現之一。
……
1877年5月。
布隆方丹。
在英國人的說服之下,奧蘭治自由邦對於是否加入開普敦殖民地開展了最後一次投票。
“投票結果,支持一千三百零八票,反對兩百三十票,棄權四百一十五票,我宣布從今天開始奧蘭治自由邦解散,自動加入開普敦。”
布蘭德總統親自解散了最後一個布爾人共和國,這樣南非地區徹底從三方勢力變成兩虎對峙。
實際上布蘭德總統也是很無奈。他本人是比較希望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繼續保留的,但是如果他真這麼乾,恐怕第二天奧蘭治自由邦就有可能發生內戰,所以和開普敦殖民地合並在布蘭德眼中是不得不吞下去的毒藥。
除開布爾人,南非還剩下的勢力就隻剩下萊索托王國了,但是萊索托王國在年初被英國趁火打劫,宣布亡國了,這也符合英國人的性格,畢竟被東非打殘了的萊索托王國已經沒有絲毫利用價值,隨著奧蘭治自由邦也並入開普敦,英國初步統一了南非南部。
在奧蘭治自由邦反對票代表著不希望和英國人同流合汙,或許東非不是好東西,但是英國絕對是壞種,至於棄權的人大多數是不想攪和英國人和德意誌人的爭端之中,在他們看來奧蘭治自由邦應該保持中立。
這些人一般是奧蘭治自由邦本地人,不過反對派和棄權派勢單力薄,更多的布爾人尤其是那些被東非驅趕到奧蘭治自由邦的布爾人,都對東非恨之入骨,在他們情緒帶動之下,奧蘭治自由邦的民眾大多數也對東非懷有仇恨。
在英國人的忽悠下,奧蘭治自由邦毫不猶豫的投入英國開普敦殖民地的懷抱,成為開普敦殖民地的一部分。
前狼後虎的形勢之下,顯然英國比東非更有威懾力,而且之前東非在德蘭士瓦共和國的所作所為,奧蘭治自由邦是相當清楚的,他們也害怕步入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後塵。
第(2/3)頁
第(3/3)頁
英國開普敦特使萊恩特:“布爾人做出了正確的抉擇,從今天開始你們,就都是我的親兄弟,我們將共同聯手捍衛南非和平的秩序。”
英國人為了拉攏布爾人也是下了血本,為了和布爾人達成一致,英國人對奧蘭治河的鑽石礦大方表示可以和布爾人五五分賬,當然,出於國防壓力的需要,暫時由自己代管,用以維持軍費開支,三年後再把那部分還給布爾人。
同時英國人還承諾免除之前兩國的欠款,這一點對於奧蘭治很重要,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共和國算是半斤八兩,財政收入基本上處於虧空狀態,所以和英國人借了不少錢,畢竟布爾人也不可能向祖魯人等土著借錢。
對於布爾人,開普敦方麵亨利·巴克利總督還開出價碼,許諾布爾人同英國公民同等地位,英國尊重布爾人的權利,保障布爾人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當然,要恩斯特知道英國人對布爾人的承諾,肯定會嗤之以鼻,狗改不了吃屎,英國人的承諾也是如此。
而且這次英國人的騙術幾乎和前世沒有區彆,他們甚至連一點實質性的好處都沒有拿出來,隻是喊喊口號,借助奧蘭治自由邦內德蘭士瓦共和國移民的反東非情緒,就把奧蘭治自由邦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這一點幾乎是必然的,德蘭士瓦共和國本來人口就比奧蘭治自由邦要多,在東非將他們驅離後,大量德蘭士瓦人湧入奧蘭治自由邦,迅速憑借人口優勢在奧蘭治自由邦取得話語權,加上英國人的背後支持,反而使得奧蘭治自由邦原本的布爾人權力被架空。
這一點東非可以說是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不過驅逐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布爾人對於東非來說是最佳選擇,恩斯特要是真的把布爾人留在東非境內才是真正的定時炸彈。
布爾人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意識形態,這和東非的德意誌化是背道而馳的,而想改造布爾人,那付出的成本太高,而且不一定就有效果,所以還不如讓他們離開,雖然東非知道這一批布爾人日後可能成為敵人,也必須這麼做。
(本章完)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