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東非並沒有完全和英國撕破臉皮的想法,這種情況隻會讓德,法,俄,奧,美等國家坐享其成,並不符合東非和英國的利益。
所以東非和英國雖然相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都不會為了南非地區而選擇死拚到底。
這一點其實也說明了目前東非的無奈,英國僅僅是南非一地的軍事存在,就足以東非全力以赴,而東非即便取得勝利也隻不過讓英國失去在南方威脅東非的戰略觸角而已。
所以選擇見好就收才是最符合東非利益的抉擇,不然以皇家海軍當前的實力,隻對付東非的話,東非的國際貿易直接完蛋。
雖然東非也可以硬氣一點選擇硬剛到底,可是在非洲大陸上玩出花也隻不過是非酋而已,同時有可能提前讓德國或者美國摘桃子。
這就涉及到東非戰後的“大工業”藍圖,目前東非隻是建設了最初級的工業,距離工業化的目標還遙遙無期。
如果在開戰前,東非已經實現工業化,那倒是可以提前嘗試對英國的世界霸權進一次挑戰,甚至取得印度洋霸權。
但是,問題就在於東非沒有完成工業化,這一點和目前的沙俄去麵對的情況差不多。
如果沙俄實現了工業化,現在歐亞霸權就可以提前終結了,所以東非需要英國這艘大船不要突然解體。
這種糾結心理就和前世歐美國家對待蘇聯的態度是一樣的,當然希望蘇聯死,但是不要死的太快。
第(2/3)頁
第(3/3)頁
就比如前世蘇聯解體才兩年,歐盟就成立了一樣,歐盟雖然是一個經濟聯盟,但是歐洲一體化絕對不是美國人想看到的。
當然,這是以東非戰勝的角度考慮,萬一是戰敗結局,那東非一定會非常難受,好一點的情況是東非繼續抵抗,和英國等國家陷入持久性戰爭,英國拉其他國家下水,共同瓜分東非。
壞一點的情況是東非直接失去中南部地區,近半的工業投資,和三分之一的農業直接便宜其他國家。
這也就是當前東非國力和英國國力對比的巨大差距所造成戰爭結果的不平衡狀態。
當然,如果這次戰爭任何一方勝利,那勝利一方的收益都是無比巨大的,就比如英國,如果能奪取東非馬塔貝萊省一地,未來英國霸權就能得到極大鞏固,馬塔貝萊省一地人口就過百萬,且最接近實現工業,而加上黑興根省的各種資源,恐怕英國人能樂的合不攏嘴,光是黑興根省的黃金收益就能讓英國人回本。
而東非獲勝,則能為東非本土未來帶來數十年的和平發展機遇,同時徹底坐定世界列強地位,同時獲得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兩處重要地區,補齊東非石油能源短板,成為世界兩洋國家,打通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間陸地通道,形成以中部地區和中央鐵路為核心的兩大洋經濟帶。
看似布爾戰爭的翻版,實際上是加強版,不過從國際影響來說可能不如前世布爾人對英國國際形象打擊大。
因為東非本身就是(偽)列強的一員,當然,如果英國戰敗,他們肯定會立刻給東非安排列強頭銜,坐實東非是非洲第一大國的地位。
畢竟輸給世界列強和輸給布爾人這種彈丸之地的“農民”是兩個概念。
所以這次戰爭一但爆發,就是改變世界格局的一次戰爭,贏家通吃,當然,對於東非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英國,而是葡萄牙人,把葡萄牙人的兩塊中南非洲殖民地吞並到手,東非就是血賺,能夠拿下德蘭士瓦共和國那就是意外之喜。
(本章完)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