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開始,從北方的傑濟拉市到南方的阿平頓市,從東方的達累斯薩拉姆市到西方的卡賓達,東非全國各地興起了一波建設熱潮。
整個世界其實也都是如此,就算是最貧窮且落後的國家和地區,也會因為殖民者的到來,而被建設上大量的種植園,千年來沒有變化的土著也會被套上枷鎖,強製勞動。
“啪”,一道橫空揮鞭聲成為十九世紀的特色,再加上一句:“懶貨,趕快起來乾活!”,這就是殖民時代的特色。
對於這種工作,東非的監工們也非常熟稔,卡賓達市在東非手中不到五年時間已經徹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剛果河的出海口雖然僅有五公裡,但是河流下切深度非常深,加上河流的湍急,所以在這裡建設橋梁是不現實的,現在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輪渡來實現和羅安達的對接,至於鐵路隻能通過上遊地區迂回的方案來實現。”
卡賓達市已經成為了東非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口岸之一,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外貿的繁榮,人流和貨運量加大,原本的落後交通狀況也急於改變。
實際上西部幾個四個港口城市發展速度都不算慢,也就和貝拉港相比稍微差一點。
畢竟是大西洋貿易的的橋頭堡,而大西洋沿岸地區和國家,在經濟實力上是絲毫不弱於亞歐貿易的,當然,這裡的亞歐貿易也包括印度洋段,在海運時代,亞歐貿易繞不開印度洋。
大西洋沿岸中,南美和西非是東非定位的原材料產地,而歐美則是市場,兩者齊備的情況下,加上德國投資和東非內陸經濟對接,使得西部沿海城市增速遠高於安哥拉內陸。
當然,這種情況和東非的地理情況有重要乾係,不管安哥拉和西南非洲怎麼發展,其享受的國家政策資源是確定的。
但是,算上安哥拉和西南非洲,目前為止也僅有四個可供商業貿易運營的港口,從北到南分彆是卡賓達,羅安達,本格拉和鯨灣港,除此外還有兩個海軍的軍港,也就是亞曆山大港和斯瓦科普蒙德港,這些港口之外的奧蘭治蒙德等地隻能算小型移民據點。
第(2/3)頁
第(3/3)頁
而卡賓達的位置就和東非東部的蒙巴薩一樣,是西海岸最接近國際貿易主航線的港口。
唯一的缺憾就是沒有鐵路同內陸連接,而卡賓達旁邊的剛果河下遊又因為上遊瀑布群的原因,沒有航運價值,在水陸交通雙雙的缺失的情況下。
1895年羅安達人口突破七萬人,主要靠的就是區位優勢,從而大力發展進出口貿易,以及加工製造業。
因為國內交通不通暢,所以羅安達從西非和南美進口原材料,然後再通過加工,將成品或者半成品輸出到西非和南美地區,部分商品甚至能出口到歐美國家。
當然,在石油資源尚未開發的情況下,卡賓達的重要性遠不及羅安達,羅安達目前是東非西海岸最發達的城市。
尤其是德國的投資也集中在羅安達和本格拉兩地,至於卡賓達完全依賴東非政府的投入。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鐵路等交通的缺失,所以卡賓達市對鐵路的迫切需求比東非任何一個城市都要高。
而在1895年,即羅安達和本格拉鐵路之後,東非政府終於要著手改變這種情況,而卡賓達鐵路的最終方案則是和上遊的金沙薩同時進行。
“剛果河金沙薩市段,河流狀況最好,適合鐵路橋梁建設,不過這可能也是東非建國以來最大的橋梁建設項目。”
“等到橋梁建設完成後,可以供應鐵路公路同時通過,同時解決金沙薩和卡賓達的鐵路問題,該鐵路從羅安達鐵路分出一條支線,然後北上抵達金沙薩,再通過剛果河特大橋,沿剛果河北岸最終抵達卡賓達市。”
(本章完)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