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隨著時間推移,轉眼間已經是1900年,按照慣例,東非政府的人口普查工作也接近尾聲。
世紀之交,也意味東非發展進入新的曆史階段,所以1899年的人口普查工作更加細致和繁瑣,並且因為鐵路,電報,郵政的普及和發展,人口數據情況也更加容易彙總。
恩斯特在中央政府大廈聽取了新世紀東非人口發展的情況。
“本次人口普查結果結果,我國總人口達到了八千三百十三萬,城鎮化水平提升到百分之二十八,約為一千九百萬人,規模以上城鎮人口平均在兩到三萬人左右,其中人口最多的是達累斯薩拉姆市,市區總人口高達七十一萬。”
到1900年,東非總人口已經突破八千萬,在全世界僅次於遠東帝國,英國(印度),沙俄,排在世界第四位。
排在東非之前的三個國家,總人口都破億,而排在東非之後,處於第五的美國總人口則是七千多萬,這也意味著下一個人口破億的國家大概率是東非。
“除了本國公民以外,我國還有一千二百零八萬的非法人口存在,主要分布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地區,從事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活動。”
東非政府口中非法人口也就是黑人,短短十年不到,東非黑人已經從南非戰爭之後的兩千多萬,下降到一千二百萬左右,算上這些黑人,東非人口已經和前世同期非洲總人口接近,在九千五百萬上下。
毫無疑問,在過去十年間,是東非黑人生活有史以來最艱苦的十年,大量黑人為東非鐵路,運河,水利等大型全國工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東非的枕木下,河床裡,種植園飄蕩著無數的幽魂。
黑人比例直接從十年前的的百分之二十八下降到不足百分之十三,而且其趨勢依舊會持續。
這也可以看出東非對當地土著人群的殘暴統治,在整個非洲大陸,因為東非這個國家而喪生和逃亡,或者被販賣輸出的土著高達數千萬,因為東非而直接喪生的土著也超過一千萬。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美國黑人占比也在百分之十三左右,東非在這個領域已經和美國水平相當,當然,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彆的,美國黑人在怎麼說也算融入美國社會,而東非黑人隔離製度使得東非從未將黑人納入本國人口係統。
未來東非人口依舊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減少,恩斯特預測未來兩到三年內,美國黑人比例就有可能超越東非。
而這個結果無疑是相當血腥的,取而代之的則是東非近十年來的高速發展,尤其是交通和農業,城市建設上的跨越式發展,土著為東非工業化的原始積累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1/3)頁
第(2/3)頁
“目前全國人口大多數分布在六百毫米分界線以內,兩千毫米以下區域的亞雨林地區。”
亞雨林是東非特有的氣候分類,用以區分熱帶草原內部的植被差異,其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周圍,環繞整個剛果雨林,最典型的就是大湖區和讚比亞,安哥拉地區,包括坦桑尼亞東部和莫桑比克部分等地區。
這些地區的因為靠近赤道地區,所以受到上升氣流影響強,雨季也更加漫長,是東非農業最發達的區域。
熱帶草原氣候和季風氣候一樣,容易發生旱澇災害,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參考對象,熱帶草原氣候與之相比更加容易發生乾旱災害,所以東非農業和人口天然向降水比較豐富的地區轉移。
而亞雨林就是這種氣候下的常見植被,在大湖區和東非腹地,以及沿海地區,森林覆蓋率高,但這些區域又被粗暴的劃分為熱帶草原氣候。
當然,降水量多寡和植被類型並不是唯一參考標準,其中降水的時間分布也是重要原因,在熱帶草原氣候內雨季越長越有利於農業生產穩定。
而東非人口分布就是以亞雨林帶為主要軸線,北緯五度到南緯二十度之間是東非人口最密集的區域。
“目前城鎮化人口重新超過百分之二十,並且達到全國人口百分之二十三左右的水平,說明過去十年間東非工業和城市發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年來大批工業投資建設,除了中,東部地區以外,其他地區工廠數量也在飛速發展,尤其以東南沿海和西部沿海兩個地區最為突出。”
“按照我國城鎮人口規模和占比,我國已經踏入半工業化國家行列,在世界大國中僅次於法國,排在奧匈帝國和沙俄之上。”
“這充分體現了我們東非政治製度上的優越性,其中國有企業為全國工業化做出了主要貢獻,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經濟體係,在同其他世界大國的競爭中,讓東非經濟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在19世紀末,完成工業化的國家隻有英,法,德,美和西歐的比利時,荷蘭等,當然,奧匈帝國內部像奧地利,波西米亞完成了工業化,隻不過匈牙利等地區拖了後腿。
所以奧匈帝國和東非一樣,都是典型的半工業化國家,而沙俄的工業化水平更是連東非都不如,但是沙俄人口比東非多了幾千萬,起步也早,所以工業規模在全世界也屬於強國行列,類似日後的巴西和印度。
“在其他人口數據方麵,我國人口結構趨向合理,男女比例也和傳統國家達到同一水平。”
解決男女失調問題,一直是東非國家治理的重要指標,東非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一直比較高。
第(2/3)頁
第(3/3)頁
包括通過嚴刑峻法避免棄嬰和性彆上的歧視以外,東非政府同時通過非法手段從世界各地領養女嬰,尤其是在遠東帝國和歐洲地區。
19世紀是吃人的時代,所以東非不需要耗費太多手段就能獲得想要的人口,畢竟彼時就算歐洲也有大量無家可歸,流落街頭的孤兒,早期黑興根學院的學生很多就是以比為主要生源。
當然,這一點在東非本土比較例外,擁有大量黑人勞動力,東非尚且不需要通過對本國民眾的過度壓榨來支持本國工業發展,加上義務教育體係,使得東非不存在童工使用問題。
“根據數據分析,到下一個十年,我國大概率會突破一億人口,這也給我國工業化進程添加了一定壓力,不過這也同樣意味著我國經濟上的無限潛力,如果能保持如今工業化率,到下個十年,東非工業將有極大可能性對沙俄進行反超。”
實際上到1900年,東非的工業產值已經和沙俄比較接近,在全世界國家中僅次於美,英,德,沙俄四國,其中美國和德國,英國本土工業化質量最高,沙俄則是憑借體量才能達到第四的位置,沙俄人口應該在一億三千萬以上,比東非(包括黑人)還要多至少四千萬。
東非也差不多,就比如東非已經實現了對法國工業的反超,不過東非人口是法國的兩倍還多,這就是體量上的優勢,更何況法國還因為普法戰爭喪失了東北部的重要工業地區。
當然,東非能在近三十多年時間,達到如今這個水準,已經不得了了,至少從綜合國力方麵來說,東非已經排在沙俄和奧匈帝國之上,僅在英,法,德,美之下。
其中法國對東非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科技,工業質量,政治文化影響力,軍事上。
如果側重其他方麵數據,比如人口,國土麵積,資源,工業規模等,那東非則排在法國之前,僅在英,美,德之下。
(本章完)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