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聽到兩個學生的交流,這個時候語重心長的科普道:“何波說的沒錯,這些水稻是我們從西非地區的十三個地點采集的,而且打破了以往我們對水稻種類的認知。”
“過去我國的水稻品種全部引自亞洲,尤其是遠東帝國,同時,因為早期研究和認知上的不足,以及對外交流的匱乏,所以當時我國農業主流上認為非洲沒有本土型水稻品種。”
“但是在1897年,由農業部組織的國外農業物種采集活動中,我們的研究人員首次在西非尼日爾河流域發現了當地黑人種植的這種非洲本土水稻品種。”
這些采集自西非的稻種,除了野生的短舌野生稻,大部分是的光稃(fu)稻,或者稱為非洲稻種,相對應的則是起源於遠東帝國的亞洲稻種。
安德烈接著說道:“我們通過研究論證,西非地區的光稃稻可能源自野生的短舌野生稻,兩者有諸多相似點,光稃稻保留了很多短舌野生稻的原始祖征。”
“但是這種非洲本土水稻品種,因為種種原因,產量上難以和亞洲水稻相提並論,種類上也遠不如亞洲水稻延伸的多,我們暫時隻發現了兩種區彆不明顯,未來可能會分化的光稃稻品種。”
所謂種種原因,根本上是黑人農業技術上發展過於落後,就拿光稃稻和亞洲水稻來說,遠東帝國早在萬年前就開始人工種植水稻,而光稃稻的曆史可能隻有兩三千年。
而且非洲黑人本身不擅長農耕,這使得光稃稻原產地尼日爾河流域,也隻有少量種植,而且手段十分粗糙,在缺乏人工選育的情況下,光稃稻產量自然難以和亞洲水稻競爭。
目前東非種植的亞洲水稻,產量普遍在一百七十公斤以上,在實驗田甚至達到過四百三十二公斤的記錄。
而光稃稻實驗田產量隻有區區七十五公斤,兩者差距十分明顯,如果沒有羅安達市農業研究所的各種優質條件和悉心照料,產量隻會更低。
於是凱爾德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安德烈教授,既然這種水稻產量遠低於我國當前階段種植的亞洲水稻,那我們研究他的意義在哪裡?”
第(2/3)頁
第(3/3)頁
對於學生的質疑,安德烈教授沒有不悅,反而頗為自得的說道:“對於我們農業研究所來說,提高物種產量,選育優良品種確實重要,但什麼是優良品種,這就複雜的多了,就拿光稃稻來說,我在種植前就知道這種水稻品種產量低,所以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那我看中的是什麼?答案是光稃稻的其他特性,光稃稻作為一種由西非黑人培育出來的本地水稻品種,很大概率是由短舌野生稻演化而來。”
“所以光稃稻天然適合西非地區的氣候特征,如果你們地理知識過關的話,應該知道西非的氣候和東非很多地區類似,也就是熱帶草原氣候類型。”
“而且作為一塊大陸,西非在物種演化,多樣性方麵和我國基本上是一致的,這就涉及到光稃稻在非洲大陸的長期培育下,發展出對當地原生病蟲害和氣候更強的抗性。”
何波繼續問道:“但是對這種品種的研究應該如何轉化成實際應用成果呢!”
安德烈說道:“你所顧慮的問題確實存在,不過我可以透露一個你們在大學所接觸不到的知識,那就是水稻雜交技術,這種技術就是通過兩種水稻雜交,從而獲得兩種水稻的優點,從而培育出一種更具優勢的水稻品種,目前姆貝亞市水稻研究中心,已經有了初步成果。”
“如果姆貝亞水稻研究中心的雜交水稻技術得到突破,那我們所的光稃稻,就不再是無用之物,日後我們可以利用雜交技術,將光稃稻的優點和其他水稻品種相結合,把光稃稻的優點轉嫁到新水稻品種上。”
“光稃稻耐旱,耐當地病蟲害的一些特征就可以應用到未來我國水稻生產中去。”
東非其實是當前世界水稻研究領域的中心,在世界強國中,隻有東非和日本兩個國家以水稻為主食。
而日本相對於東非來說,本來就相對落後,且日本近些年瘋狂擴充軍隊力量,從而更無法集中精力於其他領域,所以東非成為世界上對水稻種植技術研究最發達國家。
而雜交水稻就是東非當前階段重點攻克的農業研究項目之一,但是雜交水稻研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短時間內很難出成果,東非對雜交水稻項目的研究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也才十幾年時間。
這還是恩斯特根據前世高中生物遺留的記憶,對東非科學事業進行了“微不足道”的指導下開展的,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確立了正確研究方向之後,東非姆貝亞水稻研究中心率先取得成功。
/body/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