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之所以量產的成本低,不僅僅每一位工人都十分熟練有著極佳的經驗。
他們的配套設施工廠也十分完整。
趙銘想要將飛機的所有配套工廠建成,在幾年前根本不現實。
哪怕是現在,他也隻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配套設施工廠建設。
成本壓低了一些,但產量依舊感人。
現在自製的常規戰機,僅有十台。
所以四年前,趙銘大手一揮,開啟了飛機的另一個思路。
唔那就是重新引進了一條摩托車引擎生產線。
因為這玩意本身屬於暢銷貨,國外基本上沒有相關的生產線淘汰的。
趙銘隻能捏著鼻子花了三倍的價錢才將之采購回來。
然後讓研究人員,在不影響引擎性能的同時,刪減摩托車引擎裡麵一些配重,想方設法儘可能減輕摩托車引擎的重量。
反正當時一大群技術人員聽到趙銘的思路,全都有些懵逼。
這玩意不僅沒人搞過,更沒人想過。
但要說這事兒能不能搞?
當然能搞!
後世就有不少爆改的例子,且還是成功過的。
甚至還有一些當時國內的哥們親自改裝過,並且上過紀錄片。
飛起來不是問題,就是高度十分感人。
不過雖說如此,趙銘心裡也是沒底。
但不搞他又不甘心,任何能提升己方戰力的法子他都想試試。
畢竟後世的改裝案例,用的還是後世比較成熟的摩托車引擎。
現在的摩托車雖然從第一次研發出來,到現在已經過去五十多年了。
但成熟與否還真不好說。
好在趙銘手底下這群技術工,外加那些留學回來的高端人才,多少還是比後世搞私人改裝的老哥厲害一些。
加上有著大量人手,和大量機床,可以對一些零件進行定製。
最終摩托車引擎減重百分之四十,同時加強了排量輸出。
排量方麵,倒不是技術多牛,而是在原有基礎上調一下而已。
這樣一來,重量更輕,動力更足。
算是初步具備可以改裝的潛力。
但前麵十幾次的試飛,全都以失敗告終。
失敗的原因大多還是動力不足。
後麵更是刪減了尋常戰機的配重,直至後麵成功起飛的第一款摩托車戰機麵世。
如若說這年頭一般戰機外形看上去就像是一隻天上的雄鷹,那摩托車戰機,就是一隻天上的小鳥。
機翼更小,機翼更輕更薄,一些地方更全都是用十分輕薄的木板做的。
有時候趙銘都懷疑,要是起飛後風量更大一些,都能把機身上的木板吹爛。
而且搭配機槍後,這玩意再度試飛,特娘的竟然出現前方重量過重,直接呈現倒插墜機的畫麵。
好在當時起飛的高度不算多高,飛行員受傷但並無大礙。
無奈後麵隻能將機槍安置在飛機中段不影響平衡的問題。
隻是再度起飛,平衡沒事了,但高度卻再度出現了問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