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在位時因治國有方,國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軌的時代,視為中興之局。由於唐憲宗在位是用元和為其在位期間之年號,因而得名。唐憲宗當政時,為了糾正朝廷權力日益削弱、藩鎮權力膨脹的局麵,他提高宰相的權威,平定藩鎮的叛亂,致使“中外鹹理,紀律再張”,出現了“唐室中興”的盛況。
至於本朝的弘治中興,則是在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現的短暫而輝煌的“治世”。孝宗可謂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由於他寬厚仁和的政治品行,使得弘治一朝出現了君子眾多、君臣關係融洽等政治特色,為這一朝帶來了美譽。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成化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麵得以改觀。
但是,高務實縱覽以上七次中興,一時之間卻並未發現它們有什麼完全一致的地方,而在他看來,沉一貫拋出這七次中興,無論如何也應該有個共同點才對,否則如何完成“立論”這一步呢?
分開來看,少康中興是奪回祖上基業,完成方式是以德行感召舊部遺民、爭取援助,最後通過計謀殺死敵方首腦而得償所願;
武丁中興是依靠前代積累而征討四方,開疆拓土,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域,而歸根結底,最大的特點是武功鼎盛;
宣王中興比較特殊。宣王本人吸取父親厲王的教訓,選賢任能,恢複周王室威望,然後伐西夷、征淮夷、討南國……不過,宣王雖然早期戰功顯赫,打敗了不少戎狄,擴展了領地,也提高了周王室的威望,但晚期卻因為國力消耗而越打越疲。
比如,在征討申戎、太原戎、條戎和奔戎的戰爭中,就隻有對申戎一戰才取得了勝利。而在征伐薑戎時,雙方在千畝展開大戰,宣王竟然需要調用“南國之師”參戰。結果也頗為不妙,因南國之師儘喪而大敗。
周王室原本有西六師和成周八師等重兵,可在這次戰爭中卻動用了南國之師,而且最終還是大敗,這正反應了國力大傷的後果。
昭宣中興則要提一個背景板,那就是漢武帝末年,由於長時期的攻打匈奴以及嚴刑峻法,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農民起義不斷。
在民怨沸騰的情況下,漢武帝下了輪台罪己詔,宣布“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表示與民更始,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漢武帝死後,昭帝、宣帝相繼當政,西漢曆史進入昭宣時期。
昭宣二帝在位期間所取得的中興,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是霍光的中興……
想到這裡,高務實忽然一驚。
霍光?
艸,霍光?
高務實猛然驚出一身冷汗。好你個沉一貫,原來前麵全是打埋伏,隻有這一個昭宣中興才是你想表達的真實意義!
你是說老子要當霍光,還是說老子必然成為霍光?
作為後來人,高務實認為自己對於霍光的認識是比較全麵的,而且實際上以肯定居多,但是現在……那可不是如此!
“芒刺在背”這一個成語就足以讓任何一位皇帝都不願意肯定霍光的成績,隻會想到霍光的可怕。
而今上是誰?萬曆天子朱翊鈞。他,和霍光之間還真有一點小故事——雖然那是在前世。
那個小故事是什麼?朱翊鈞小時候但凡有些什麼不老實的時候,李太後就會拿過一本書遞給他,好巧不巧的,每一次都是同一本書《霍光傳》。
誰是霍光?在當時的大明朝,這霍光自然隻能是張居正。因此,無論張居正是如原曆史上一樣本身就有不少問題,還是他乾淨得如高拱一般數十年沒在家鄉添一畝地,甚至更誇張一點如海瑞那樣要自己在家裡種菜,都沒有用。
他死後的下場必然好不了,因為在朱翊鈞眼裡,這位張先生就是霍光。
霍光到底怎麼了?他乾得不好嗎,他背叛漢朝了嗎?不,他乾得很好,也完全忠於漢朝,但他依然會被所有皇帝不滿,被所有皇帝警惕,被所有皇帝視為自己朝中絕不容許出現的人物。
為什麼?最大的原因恐怕隻有一個他曾經廢立皇帝。
廢立啊,無論你廢立的原因是什麼,隻要做出這件事,後世的皇帝一提起你就一定不會有好臉色。
道理很簡單,我是皇帝,口含天憲的九五之尊,天底下隻能我決定其他人的命運,就不應該有能決定我命運的人。你霍光說到底不過是個臣子,你憑什麼廢立天子?
但是,高務實現在震驚的地方卻還不在於此,而在於他忽然發現,自己在旁人眼中恐怕真的與霍光很相似,甚至極其相似!
唯一還差一點的,就是“武帝”還在!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鄰家男孩1”、“初次登錄”、“書友20170107012220447”、“極光之輝”、“ayvu”、“業帥”、“黑衣不使用劍”、“書友20190414205124747”、“阿勒泰的老西”、“清風”的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迪迪卡卡俱樂部”的8張月票支持,謝謝!
p“似霍光”這個問題很重要,幾乎會影響後續全部故事。所以下一章我就要對比一下高務實和霍光到底像在哪了。這樣的章節,肯定會讓一些讀者認為史料過多,因此提前說一下,如果不想看的,請記得不要訂閱。
另,因為昨晚右肩不知緣故的疼得有一種脫臼感,所以沒更新,因此今晚淩晨……或者明早會有一章,算是補更。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