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是鄰近縣之民,此次旱情並不僅僅隻在琅琊縣,還包括整個琅琊郡,乃至小半個北地。
隻不過,琅琊縣乃是其中土地最貧瘠,因此受到影響也最嚴重的縣而已。
而眼下琅琊縣得靈蛟布雨,豪雨連下三天乃止,旱情立解不說,沂水亦為止暴漲,下遊諸郡都得以喘息。
唯獨不其等縣,很尷尬,在琅琊縣上遊。偏偏雨水以蒙山沂水為界,琅琊縣大雨傾盆,不其等縣豔陽高照,滴雨不下。
不其等數縣無海水侵蝕之憂,故可大量打井。若是往常,依靠水井,終究還能夠熬過去,隻不過會餓得人不人鬼不鬼而已。
然此時琅琊縣居然出了神仙靈蛟,又如何忍得住
儘管衛尉羯封鎖了蒙山,又卡住了白泥渡渡口,然而鄉民世代居此,總能找到各種不為人知的小道偷偷渡河而來,至琅琊台下求雨,順便一睹靈蛟風采。
琅琊台下,亦時時有數百人虔誠堆土起火,大禮而拜,導致整座台都籠罩在煙霧之中。
然而今日,琅琊台卻陡然為之一清。
再沒有土堆,也沒有香火,更沒有虔誠以拜的鄉民。
取而代之的,乃是五千軍卒!
五千軍卒皆刀槍明亮,一個個身穿鐵甲,數千名甲士靜靜地站在琅琊台下,肅殺之氣直衝鬥牛。
此是衛尉軍,天下第一強軍!
說是天下第一強軍,並不過分。這年頭由於金屬冶煉加工技術有限,甲士極少,更彆說全鐵鎧或者全青銅鎧了。
畢竟這年頭整個大秦的鍛鐵數量總共都不到一百噸,連為秦兵換裝鐵製兵器都做不到,更彆提為兵卒打造鐵甲了。
按照秦律,國朝並不為勇士配鐵甲,僅僅隻裝備弩,兵戈,以及一身皮甲,此為秦軍製式裝備。
唯有都尉以上,才會有大秦工匠為其量身定製鐵甲。
而普通秦卒若是想要鐵甲,隻能在戰場上殺敵後繳獲敵軍的兵甲,而後請軍中工匠鍛造。
故鐵甲亦是軍卒之功勳,一位軍卒身上的鐵甲,乃是百戰得來!
縱使是蒙恬於北方戍守的長城軍,久經戰陣,能夠湊齊全身鐵甲者,亦不過五一之數。
五名軍卒裡,才有一名全身鐵甲者。三十萬長城軍,甲士僅有六萬,其中大部分還是步卒,騎兵的鎧甲更重更厚,還需要打製馬鎧,更難湊齊。
這樣的配置,就已經讓匈奴望風披靡,聞風喪膽了。
而衛尉軍,卻是全員甲士!
衛尉軍為始皇帝之親軍,軍中將士皆是自天下秦軍中抽調,儘是悍勇之徒,身經百戰之卒。
如果隻是這樣倒還罷了,衛尉軍乃是行魏武卒之法!
昔日魏國有名將曰吳起,召魏地壯勇之士,練魏武卒,選拔極其森嚴。
所謂“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中試則複其戶,利其田宅。”
這是一幫身上能披上三重甲,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麵大櫓,50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總負重達到一石,還能在半日間行軍一百裡的無敵猛士。
吳起用自己訓練出來的五萬魏武卒,於陰晉之戰中,對上了五十萬秦國驕兵悍將,一場懸殊大戰,悍勇著稱的秦兵被一鼓而下,一觸即潰。
秦國亦自此陷入低潮,朝中上下皆聞魏色變。
而魏武卒亦在吳起的指揮下,縱橫天下,創下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餘者不勝不敗的恐怖戰績。
隻可惜江山代有才人出,魏武卒縱橫天下百年,終於遇到了古往今來天下第一名將,殺神,人屠將軍,白起!
白起出手,自然不同凡響,一戰定韓魏聯軍,擒二十四萬,皆斬!
自此魏武卒在魏地成絕響,然而大秦一朝雪百年之恥,卻並不曾輕天下英雄,反而是立刻把魏武卒的一切照搬至秦軍之中,成衛尉軍!
此為天下第一強軍,原本統領它的人,亦該是大秦勇士,縱使不是蒙恬這等悍將,至少也得是羯這等忠犬。
然而,此時此刻,站在五千衛尉軍麵前的,卻是一身鐵甲的胡亥!
此行,便是為斬蛟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