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師傅的手藝不能說有多好,就是普通村席大廚的水準,卻也不差,比楊嬸做的家常菜還是要強些。
一鍋豬雜豬肉燉得軟爛,與新鮮的白菜汁交融在一起,不油不膩鹹淡適宜,引得人胃口打開。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也都將話匣子打開。
當然,講得最多的,也是今天的主客朱師傅。
陳凡吃了七分飽之後,便放慢速度,細細品著溫酒,邊喝邊吃,順便聽些這年頭的“老故事”。
朱師傅早已將棉襖脫掉,身上隻穿了一件秋衣,膀大腰圓宛如一尊門神,端起酒碗抿一口,再吃一口肉,講起了不知說過多少遍的老話。
“62年,上級發通知,不僅實行派購,按照每家每戶的人口數量,要求必須養豬,出售給食品站,還提高了牲豬收購價,對於把牲豬賣給食品站的養殖戶,獎售糧食和工業品。
那時候多好啊,養好一頭豬,頂得上一個壯勞力,家家戶戶自然都願意養豬,我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打報告要招人,領導才同意給我們7個師傅每人配兩個徒弟,我第一撥徒弟也是那時候收的。
到了第二年,三年時期收不到豬的情況已經徹底轉變,而且又追加了‘議購議銷’,允許價格上下浮動,那一年超額完成任務,我一個人就宰殺了一千多頭。
65年,牲豬派購試行預付獎售糧。”
他轉頭看向聽得聚精會神的陳凡,頓時引為知己,細細解釋,“什麼意思呢?就是隻要派購任務下到你頭上,我就先把你賣豬應得的糧食發給你,等到時候你把豬拉到食品站來賣,再根據重量多退少補。這一下子就把老百姓的熱情拉起來了啊,當年全縣收購牲豬超過10萬頭,10萬頭啊!怎麼吃得完?”
陳凡眨著眼睛,默默盤算10萬頭豬是多少斤?
豬的出肉率一般在70到80之間,就按70算,一頭豬最低標準是120斤,出肉最少有84斤,10萬頭就是840萬斤?
最少840萬斤?
嚇人哦!
不過算算人均消耗量,一個縣就按30萬人算,平均一個人的年消耗量隻有28斤?一個月兩斤多一點?
這還是假設所有豬肉都留在本地,事實上大部分豬肉都供應給了大城市,能留在本地的,一點都不多!
朱師傅灌了一口酒,又吃了一口菜。
可惜,這時候肉菜都已經吃得差不多了,更彆說陳凡做的那幾個菜,隻能夾兩筷子剛下的新鮮白菜和紅菜苔下酒。
抹了把嘴,朱師傅繼續說道,“這麼多的豬哪裡吃得完?這一年全國大部分城市取消豬肉票,敞開了供應,還是賣不完。
為什麼?因為大部分老百姓都買不起啊,一斤豬肉一塊多,有幾家天天吃得起?
結果好多肉壞的壞、扔的扔,可惜哦。
豬肉都賣不完,那肯定不能再敞開了收,就又改變方法,搞了個‘上門看豬,合格發證,定時定點,預約收購’的辦法,總算是解決‘漲庫’的問題。”
聽到這裡,陳凡不禁嘴角微抽。
漲庫問題算是解決了,可那些投入成本和精力的生產隊社員家庭怎麼辦?
朱師傅當然沒說,他也管不著,隻是繼續說道,“再往後,也就是66年的時候,政策發生變化,全麵、徹底地取消了派購和獎售辦法。這下好,沒有派購任務,也沒有獎售獎勵,還有幾個人願意養豬?”
他轉頭看向楊隊長,“當時咱們盧家灣養豬的人有幾成?”
楊隊長歪著頭笑了笑,“還幾成?基本上都是養一頭過年殺了吃,交任務的豬一頭都不養。”
朱師傅拍拍桌子,轉頭看向陳凡,“看看、看看,老百姓都不是傻子。一頭毛豬收購價是3毛5一斤,有些地方最高也不超過4毛5,任務外的活豬市場價是多少?一斤9毛8!”
陳凡登時眼睛都直了,差價6毛3?
朱師傅兩手一攤,“價格差這麼多,還取消獎勵,一不給糧二不給票,鬼願意養?
結果呢,68、69兩年,每年都收不到5萬頭,還都是人家殺了年豬,留半頭賣半頭,搞得豬肉票重新出山。
73年暫時恢複了一下獎售和派購,剛有點效果,又被取消,直到去年重新確定恢複,這養豬的才多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