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祝兄乃刎頸之交。”蔡升唯恐劉景心中輕視祝阿,說道:“劉君新來市井,或許有所不知,祝兄雖為偷盜,但為人豪爽仗義,不管與他交情深淺,可謂有求必應,連我也多受其幫助,乃是市井豪傑人物。”
劉景含笑不語,他願意和蔡升結交,是因為後者劍術過人,在遊俠、惡少年中有很高的威望,屬於極為難得的人才。
似祝阿這等雞鳴狗盜之徒就算了,累及自己的名聲不說,還對他沒有什麼大用。
不過他對成績為何這麼痛快放人很是好奇,蔡升為他做了解答:“成績確實如劉君所言,非善良之輩,可祝兄又豈是常人?祝兄手下諸少年,皆為孤兒,自幼被祝兄一手撫養長大,祝兄若是被人故意陷害,他們必與對方不死不休。”
劉景明白過來,意思就是成績用堂堂正正之法,祝阿甘願束手就擒,反正也拿他沒辦法。而成績若玩歪門邪道害他,最後還不知道誰玩誰呢,論歪門邪道,長期混跡社會底層的祝阿豈會怕對方。
劉景出言相邀道:“昨日我與蔡兄相談甚歡,可惜碰巧有事未能儘興,今日既然來了,先彆忙著走,去我室中坐坐。”
蔡升應“諾”,他在市井混跡也有數年之久了,還是第一次來市樓做客,忍不住東張西望。
劉景為蔡升倒上一杯清水,問道:“蔡兄,你今年多大了?”
蔡升說道:“在下剛滿二十,宏超這個字,還是今年初市中一位卜者為我起的,隻是不知為何,此人已經許久不來市井。”
劉景頷首,這個時代卜者入門門檻高得驚人,至少也要粗通《易經》才行,說實話有這本事,當個執掌百裡的縣長都綽綽有餘了。
很多有操守的儒者,為了個人生計,常會去市中賣卜自給。蔡升說不定遇到的就是某位隱逸的高士。
“說來昨日並非你我初次相見,之前在陶子儀肆前曾與蔡兄有過一麵之緣,隻是當時在下坐在車中,並沒有和你會麵。”
蔡升聽得一愣,好半天才反應過來陶子儀說的是矮奴,同時心裡的一個疑問被解開了,不由汗顏道:“原來如此,難怪劉君知道:‘日後富貴,十倍百倍歸還雲雲。’這分明是在下之前發出的戲言。”
劉景笑問道:“蔡兄真的隻是戲言嗎?”
蔡升神色一僵,半晌才歎道:“瞞不住劉君,‘大丈夫身處亂世,生當封侯,死當廟食。’這不止是劉君的誌向,也是在下的誌向!
在下隻恨生不逢時!當年孫文台於長沙起兵討伐國賊董卓之時,在下年紀尚淺,不堪驅使。倘若在下能夠早生幾年,必定追隨孫文台左右,北上中原,進擊國賊,建立功績,那該是何等的快哉!”蔡升的話語裡充滿了生不逢時的遺憾。
劉景意味深長地道:“蔡兄誌向高遠,本領又強,欠缺的隻是一個機遇,而亂世之中,最不缺的就是機遇了。”
蔡升並不認可劉景所言,搖了搖頭道:“自張府君將兵赴任長沙,平定蘇代之亂,長沙從此遠離紛爭,一派祥和,哪還有什麼機遇。”
劉景忍住一吐為快的衝動,有些事還是不宜提前泄露,誰知道會不會由此引發蝴蝶效應,從而令他失去先知先覺的優勢。
“難道蔡兄不知‘世事無絕對’嗎?就如孫文台,挾長沙之眾,虎步中原,所向無前,董卓縱然擁天下強兵,亦不免狼狽逃遁,其忠勇之名為世人所知。結果卻因輕佻冒進,在峴山身中流矢,死於無名之輩,徒為天下所笑。”
最後劉景隱晦地道:“張府君性格倔強,不屈於人,長沙看似平靜,誰又知不會泛起波瀾呢?”
“波瀾來自何處?”蔡升心生疑問,心道劉君絕非無的放矢之人,他這麼說肯定有原因,莫非他知道些什麼不成?然而劉景既然不想明說,蔡升也不好再問。
祝阿正在市南酒肆設宴等他前去,蔡升不敢在此久留,坐了一會就和劉景道彆。
劉景沒多做挽留,送蔡升至樓下,一臉誠懇地道:“在下初來市井,人生地不熟,幾乎沒有能說上話的人,蔡兄以後若是有閒,可以常到我這裡坐坐。”
“敢不從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