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甘寧
第128章甘寧
劉景見此人氣度不似凡俗,心中有所聯想,便出言聊了一句,果然聊出個“名將”來,而且是他前世就頗為喜歡的人物。
三國東吳諸將之中,劉景十分欣賞甘寧、呂蒙二人,他們一個初為遊俠,一個少為小將,勇則勇矣,卻不過是十人敵,但他們卻極有上進之心,年紀及長,開始折節向學,呂蒙留下“吳下阿蒙”、“士彆三日,當刮目相待”之語,甘寧在遊俠多年後,亦“止不攻劫,頗讀諸子。”
然而兩人取得的成就卻天差地彆,相比於孫權嫡係出身的呂蒙,甘寧既非江東人,又是降將,注定他無法受到孫權的重用,“頗讀諸子”的他,當了一輩子的先鋒、副將,直到死去也不過將兵數千,生前不曾封侯,死後也沒有被孫權追封。
後世或有人為他抱不平:“甘寧可督萬人,吳人未竟其用。”劉景認為這話說得很有道理。
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劉景自然不會錯過,當即向他發出邀請道:“我等為長沙人,足下為巴郡人,卻能在這淯水相遇,世間奇妙,莫過於此。足下若無要緊事,可上船共飲一杯。”
甘寧聞言不由怔住,對方居然會對他發出邀請?這可真是令他大感意外,在他看來,劉景乃是名士之流,和他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不過轉念一想,能夠作出《俠客行》,說出“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的人,又豈能以普通文人視之。
這首《俠客行》非常對他的胃口,不過他沒能記全,若是錯過,那就太遺憾了,既然劉景誠心相邀,他自無不應之理。
“劉君相請,固所願,不敢請耳。”
甘寧登船之際,劉景起身離席,對尾樓中的眾人道:“甘興霸乃是巴蜀豪傑,不可怠慢,我等當出門歡迎。”
蔡升、馬周、劉祝、劉亮幾人不禁麵麵相覷,劉景在襄陽都亭時,每日都會接見數十名客人,除非名士,否則很少親自出迎,他們從未聽過甘寧甘興霸之名,劉景為何對他如此重視?
甘寧來到艦上,見劉景率眾在甲板上等候,趕緊大步上前,抱拳道:“劉君及諸君熱情相迎,寧感激不儘。”
“甘兄不必客氣。”劉景含笑道,為他介紹蔡升、馬周:“這是蔡升蔡宏超,這是馬周馬子謹,二人皆為荊南豪傑,昔為市井遊俠,聞於郡中,今為彆部司馬,將兵千人。”
甘寧聽得雙眼一亮,與二人分彆見過禮後,朗聲說道:“寧年輕時亦好遊俠,招合鄉裡輕薄少年,為之渠帥。……”
談到少時遊俠的經曆,甘寧粗豪的臉孔亦柔和了三分,那是他人生最開心的一段日子,彼時他整日帶著徒眾,挾持弓弩,頭插鳥羽,身佩鈴鐺,百姓聽到鈴聲,便知道他甘寧來了。人若敬他,他便傾心與其結交,人若輕他,他便奪其資貨並殺之,巴郡上至長吏、下至百姓,沒有不敬畏他的。
憶完往昔,甘寧繼續道:“待年紀稍長後,寧乃效法太尉段公,折節向學,頗讀諸子。”太尉段公即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熲,他“少便習弓馬,尚遊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劉景指著蔡升、馬周道:“他們也頗有向學之心,隻是讀書未久。”
甘寧道:“老子曰:‘大器晚成。’何況看蔡兄和馬兄麵相,不過二十上下,此時讀書並不算晚,正當其時也。”
本來對於劉景如此重視甘寧,蔡升、馬周心中多少有些不快,可一番接觸下來,他們發現甘寧不管出身,還是脾性,和他們頗為相合,心裡那點不快也就慢慢煙消雲散了。而今聞甘寧之言,立時喜笑顏開。
“那就借甘兄吉言了。”劉景頷首笑道,又為他介紹劉祝、劉亮兩位親厚之人,而後道:“船上風大,甘兄,請進樓中一敘。”
“請。”
“請。”
劉景回到樓中,令人將新搬來的酒案置於自己下首,以示對甘寧的重視,接著斟滿一杯酒,持杯說道:“甘兄,你與我等能在淯水之上相遇,可謂妙矣,無需多言,請滿飲此杯。”
甘寧乃是性情豪爽之人,舉杯一飲而儘,麵上隨即一愣,繼而大叫道:“好酒!劉君,這是什麼酒?”
劉景笑道:“此酒出自於我的家鄉長沙,乃是取之於酃湖之水,以秘法釀成,私以為,當得上‘天下無雙’四字。”
甘寧點頭附和道:“寧乃嗜酒之人,生平喝過的美酒不計其數,卻沒有一種比得上此酒,說‘天下無雙’也不為過。”
三五杯下肚,氣氛漸漸熱烈,劉景故作不知的問道:“甘兄為何離開家鄉,來到南陽?”
“此事說來話長。”甘寧不禁歎道。“寧止於攻劫,潛心讀書,被郡中舉為計掾,後補蜀郡丞。劉君當知,郡丞乃是苦職,有功不賞,有過必罰,昔年趙子柔趙公為京兆丞,歎曰:‘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遂棄官去,寧亦不久歸家。”
趙子柔即當朝司徒趙溫,他正是甘寧任職的蜀郡人。
郡丞和太守一樣,皆為朝廷任命的正式官員,看似風光,然而由於漢代視郡如國,太守宛如一國之主,郡府的一應政務,通常都是交給門下功曹、主簿等親信負責,而郡丞毫無權力可言,完全就是擺設。或許有例外,但卻少之又少。
甘寧接著說道:“劉焉昔為益州牧,令張魯入漢中,斷絕穀閣,殺害漢使。為收北方流民為己用,任由東州鼠輩侵害益州之民,大姓王鹹、李權等十餘人為民聲張,皆被其殺害。劉焉作惡多端,受到天譴,疽發背而死,益州上下無不歡欣雀躍。
劉焉死後,其幼子劉璋繼位,益州似寧一般不願服侍劉氏父子的豪傑義士,多不勝數。其時,劉荊州以‘鎮南將軍,督交、揚、益三州軍事’的身份,遣別駕劉闔與我等為謀,共擊劉璋,可惜最終功虧一簣。而今細細算來,已兩年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