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階非常有自知之明,在劉景崛起的過程中,他幾乎沒出過什麼力,而劉巴則肩劉景蕭何之任,功績極大,他萬萬不能居劉巴之上,否則必定引起非議。
劉巴正襟危坐,保持沉默,這事他不好開口。
其實劉景也屬意劉巴為左長史,長沙乃荊南中心,他考慮到桓階在長沙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才提議桓階出任左長史。
既然桓階自己主動拒絕,劉景也就順勢同意了,退而求其次,讓桓階擔任右長史。
長史之後,則是司馬,這個司馬,不是領兵作戰的軍司馬、彆部司馬,而是掌將軍府軍事,相當於後世的參謀長角色。
劉景以潘濬為左司馬、以徐庶為右司馬。又以諸葛亮為軍師,蔣琬為主簿。
最後是賴恭,劉景原本向朝廷推薦他擔任長沙太守,畢竟長沙太守這個位置太過重要,必須是自己人才行,賴恭算是他半個老師,又是嫂子賴慈的兄長,由他擔任長沙太守再合適不過。
無奈陰差陽錯下,劉瑍取代他成為長沙太守,劉景為了“補償”賴恭,表舉他為比兩千石正議校尉,日後與安遠將軍府左長史劉巴、右長史桓階、左司馬潘濬、右司馬徐庶、軍師諸葛亮、主簿蔣琬共秉荊南政事。
除了長史、司馬、軍師、主簿外,劉景還會設置主記、參軍、門下督等職位,更有意成立諸曹,將荊南諸郡之權,全部收歸於安遠將軍府。
若是他真的這麼做了,等同於開府,而安遠將軍,隻是雜號將軍,是沒有資格開府治事的,除非得到朝廷的允許。
不過一來他以安遠將軍,董督荊南四郡,有兼管政事的權力。二來現在已是亂世,沒有幾人會繼續墨守成規,孫權如今的官職是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連個董督江東的資格都沒有,還不如劉景,不也設曹治事。
具體事宜,留待明天召開朝政時,與群臣再行討論。
之後劉景將話題引向北方,劉瑍從途經西鄂,重逢杜襲講起,再到入許都,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事無巨細,一一道來。
劉景之前就已從諸葛亮那裡得知,杜襲目前就在南陽宛城以北的西鄂縣當縣長,西鄂處於曹操、劉表夾縫之間,不用想也知道,必是兵荒馬亂,殘破不堪。聽劉瑍所言,果然如此。
劉景忍不住感歎道:“大兄乃潁川名士,弱冠即聞於郡中,才器過人,實乃國士也。潁川人如荀文若、鐘元常等,在朝中頗為得誌,何以不見重用?大兄若來投奔,我必視以股肱。”
可惜這注定不會發生,杜襲誌在成為國家良輔,平理天下,根本不可能棄朝廷,而就外藩,哪怕兩人有著深厚的情誼。
劉景搖了搖頭,日後兩人注定將成為敵人,隻希望,到時候兩人不會對決沙場,兵戎相見。
接著又聽劉瑍談起荀彧,其言語中流露出深深的敬意,劉瑍性情高傲,他在長沙居住多年,能稱得上朋友的屈指可數,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以致連表麵功夫都懶得做,否則以他北方士子的身份,也不至於多年後,仍然寂寂無名,不為人知。他對荀彧如此推崇,由此可以想象荀彧的人格魅力,究竟有多大。
劉景心裡對荀彧亦是充滿敬佩,在滿是人麵獸心、豺狼當道,毫無廉恥的亂世,一個能夠堅持本心、理想、信念,而不被名利驅使的人,是多麼的難得。
當曹操流露出稱公之意時,荀彧回道:“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雖千載之後,讀之猶令人動容。
當他說出這句話時,不知是否預料到自己的結局……
隨後劉瑍又談到了天子,有些話無法明說,但他心裡對天子的評價,顯然並不太高。
人臣談論天子,終究不妥,劉景不動聲色地結束了這個話題,轉向他處。
眾人聊著聊著,桓階突然提到益州,不久之前,益州爆發了內亂。劉璋的東麵屏障,屯兵朐忍,防備劉表的征東中郎將趙韙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