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防疫
第405章防疫
當太陽自東方緩緩升起,絢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原本還有零星騷亂的江陵徹底恢複安寧。
在多日殘酷血戰與瘟疫的雙重打擊下,江陵城中堪戰之士僅剩三千,一夜過後,被殺者數百人,降者兩千餘,能夠突破劉景軍封鎖逃出生天者,百中無一。
占領江陵後,劉景的首要任務是防疫,這是眼下的當務之急,沒有什麼事比防疫更重要。
而防疫涉及方方麵麵,必須要有一個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因此劉景經過一番考慮後,表拜右司馬徐庶為南郡太守,主持江陵防疫事宜。
劉景之所以提拔徐庶為南郡太守,除了徐庶本人才能傑出,通曉律法,足以勝任太守之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千金市骨。
徐庶出身寒門,昔日在襄陽求學時,也不過是稍有名聲而已,如今投奔劉景還不到兩年,就一躍成為南郡太守,這足以體現劉景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對於劉景的任命,著實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就連徐庶本人也大感意外。
徐庶心裡頗有自知之明,不管是論資曆、論親疏、論功績……哪怕是論才能,他都不是首選,而劉景卻偏偏選了他。
徐庶覺得他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事,就是跟隨好友諸葛亮一起南下投奔劉景。
想他二十九歲前,寄寓襄陽,一事無成,因看不到前路,而時常陷入迷茫。今南下不過二載,便已為兩千石太守,劉景之殊遇,令徐庶感激涕零。
劉景挽著徐庶的手,說道:“元直,當前江陵疫情頗為嚴重,此時入城恐有風險,元直不如暫時留在津鄉治事,待城中疫情有所緩解,再入主郡府不遲。”
徐庶想也沒想就婉言拒絕了劉景的提議,道:“劉景升為人優容,施政以寬,素有恩於民,今江陵雖克,人心未附。眼下江陵疾疫肆虐,士民惶恐,正當入城施恩惠、撫人心,若畏懼疾疫,裹足不前,必失眾望。”
劉景豈能不知這個道理,見徐庶態度堅決,執意要入城,當即不再說什麼,點頭道:“好吧,不過元直務必要多加小心,保重身體。”
“諾。”
事不宜遲,徐庶隨即拜彆劉景,在士卒的護送下進入江陵,他抵達郡府後,立刻召集郡吏。
由於太守劉琦死於非命,加上心底不認同新的統治者,應召而來的郡吏還不到半數,功曹、主簿、督郵等郡府大吏更是一個沒來。
徐庶對此毫不意外,漢代視郡如邦國,尤其功曹、主簿、督郵等大吏,作為劉琦的門下親近吏,在故主被殺的情況下,不管心中想法如何,都不能妥協,否則必聲名儘毀,為人唾罵。
徐庶下達的第一條政令,便是諸吏家中有染疫者,即使身體無恙,也要即刻歸家隔離三十日,屆時身體無異常,方可回來。敢有隱瞞疫情不歸家者,斬!
“……”諸吏不由麵麵相覷,這個命令未免也太嚴格了。隻是徐庶這位新任太守容貌剛毅,神情冷峻,一看就不是好相與的,他們也不敢提出異議,當即就有十餘人告退歸家,偌大的郡府正堂,頓時變得更加空曠了。
徐庶並非自作主張,而是按照劉景擬定的防疫條令行事。這個隔離三十日,正是防疫條令的第一條,畢竟瘟疫若開始在官吏間傳播,防疫也就無從談起了,所以官吏防治可謂是重中之重。
所謂的防疫條令,乃是劉景兩年製訂,當時荊南經過多年戰亂,加上又爆發水患,以致不少地方皆生瘟疫。
劉景為防治瘟疫,集合將軍府眾幕僚及吏民諸醫,經過數日商議,編纂而成,條令林林總總,足有數十條之多。
正是得益於防疫條令,使得荊南各地的疫病尚未開始大規模爆發,就被及時遏製住了勢頭。
此次江陵城中爆發瘟疫,而宿於野外的劉景軍卻安然無恙,不得不說皆是防疫條令之功。
防疫條令,總結了古往今來十餘種常見疾疫,如痢疾、瘧疾、傷寒、禍亂、鬼注、肺痿、苦風病、水毒病等,及應對之法。
從江陵城中染病者多上吐下瀉等症狀來看,似與霍亂相似,夏月暑時,正是霍亂的高發季節。
霍亂多起於飲食,受汙染的水和食物是霍亂滋生的罪魁禍首,發生戰爭時,飲食通常無法得到保證,因此霍亂是戰爭中最容易爆發的疾疫之一。
隨後醫曹吏也證實了徐庶的推測。
確定城中疾疫為霍亂後,徐庶心中便有了成算,眼下主簿、功曹、督郵等大吏皆空缺,必須儘快補上,不然郡府難以運轉。
徐庶現在沒時間仔細挑選心腹,隻能隨意挑幾名諸曹掾暫時先頂上來,若是防疫期間表現良好,未嘗不能坐實大吏之位。
接著,徐庶親筆寫文:“世人皆雲疫者,役也,言有鬼行役,或刻桃符、或燃爆竹,以逐疾疫。此大謬也,夫疫病者,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飲食不周所致,非有鬼神,藥石可醫……”
徐庶洋洋灑灑寫了千餘字,讓人將此文布告全城,繼而正式頒布政令:
首先江陵被圍數月,死者無數,積屍甚眾,必須儘快將屍體運出城外,就地火化。
華夏崇尚入土為安,若有百姓接受不了火化,則自掘深坑,埋屍於地下,覆以生石灰,確保徹底隔絕屍體裡的疫毒。
其次是隔離,在城中劃定區域,建疫所、備醫藥,以安置軍中染疫者。而百姓染疫者,則居家隔離,期間所有染病者及家人,皆不得隨意出家門,一月之中,敢越裡門者,殺無赦!
再次,告誡百姓不要飲生水,要多飲開水,至於百姓缺少木柴的問題,徐庶會下令諸鄉,讓人多上山采伐,供應城中所需。
最後是組織城中吏民,清理糞水垃圾,滅除蚊蟲蛇鼠等。
隨著徐庶的一條條政令下發,一時間諸吏四處奔走,軍民齊心協力,整個江陵熱火朝天的投身到防疫、抗疫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