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名士
第492章名士
“明廷……”主簿、賊曹掾聽著官舍院外密集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皆心驚膽戰的望向徐宗,到底是戰是降,請他速決。
“……!”徐宗板著臉,一言不發,以此掩飾內心的惶恐,可微微抖動的劍身卻出賣了他。
徐宗重重歎了一口氣,他終究沒有舍身就義的勇氣,隻能用“孫權非吾君”來安慰自己。
徐宗啞著聲音對左右道:“如今漢室衰陵,群雄並起,劉安南與孫討虜虎爭江隅,哪裡是我們這樣的人能夠參與的,現在彭澤已破,就算我等抵死不降,與城俱亡,又何濟於事?反而累及家人、百姓遭難,不如暫留有用之身,以圖後事。”
聽到徐宗這話,門下眾吏全都暗鬆一口氣,孫權對他們可沒有恩惠,豈願為他拚卻性命。
接著徐宗又對主簿道:“主簿代我出去拜見劉安南部曲將,隻要他們肯放過彭澤吏民,我願親詣劉安南,奉印綬請罪。”
“諾。”主簿領命,解下配劍,小心翼翼走出閣門,沒想到立刻便被荊州軍甲士團團圍住,一時間長矛挾脅,白刃加頸,主簿驚駭不已,飛快說明來意,唯恐說慢了慘死在刀矛之下。
文聘、馮習已攻占縣寺,彭澤縣長投降與否已經不再重要,不過有彭澤縣長出麵安撫百姓,倒是能夠儘快恢複城中秩序,二人當即答應了徐宗的投降請求。
縣寺一定,文聘、馮習隨之分兵四下出擊,進攻城中各處,仍舊負隅頑抗的江東軍守卒。
江東軍守卒因為“保質製度”,家眷皆被安置在後方,麵對荊州軍與彭澤官吏的態度截然不同,或是拚死抵抗,或是潛逃出城,隻有少部分人身陷重圍,走投無路下,才會向荊州軍投降。
日出時分,天色已大亮,江東軍城中守卒非死既逃,趁亂混水摸魚,打家劫舍的惡徒,也都被巡邏的荊州軍士卒斬殺殆儘,懸首示眾,彭澤基本恢複安定。
接下來文聘、馮習二人兵分兩路,文聘繼續留在彭澤,發布安民告示,維護城中穩定。馮習則帶兵接管彭澤城外的津渡,為後續水軍的進駐掃平障礙。
中午,文聘見彭澤已儘在掌握,不再需要徐宗,便派人將他送往柴桑湓口大營去見劉景。
劉景收到文聘、馮習送來攻克彭澤的捷報,心中很是欣喜。
彭澤緊扼豫章出江口,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劉景最擔心的就是孫權的援軍入據彭澤,聯合南方的孫賁、太史慈等人,對己方形成夾擊之勢。
眼下己方先一步搶占彭澤,孫權的援軍不僅失去了立足點,同時也失去了主動權。
據劉景估計,孫權的援軍最快也要二三十天才能趕到豫章,如果能在孫權援軍抵達前再拿下柴桑,那就最好不過了。當然,就算失敗了也不打緊,反正他這一路僅為誘餌,又不是主力。
對於徐宗,劉景還是很重視的,沒有將他視作俘虜,親出大帳相迎。畢竟要想統治豫章,就必須要依靠這些右姓大族,及在地方素有聲譽的名士,沒有他們的支持,在豫章將寸步難行。
徐宗有無真才實學尚不清楚,但其儀表卻頗為不俗,身量修長,容貌溫偉,甚有風度,這賣相,倒也配得上他名士之譽。
劉景不知道的是,其實徐宗也是在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物,其曾入許都,與孔融結交。孔融是何等高傲之人,能得他認可者,其他且不論,必然是有才之士。
隻是徐宗和交州牧張津有著相同的毛病,儒生誕節,禦下無方,最終張津死於部下之手,徐宗則受部下牽連而遭殺身之禍。
“彭澤長徐宗,拜見安南將軍。”徐宗沒有因為自己的生死操於劉景之手,而卑躬屈節,和劉景見禮,雖恭敬而無媚容,這就是所謂的名士風度吧。
劉景自己就是名士,哪會不知其意,無非是故意展現風骨,以便在他麵前抬高聲價罷了。
劉景引徐宗入帳中,邀其就座,親自煮茶接待,口中說道:“我與足下臨郡,足下少傳家業,孤介有節,稱著豫章,即便我在長沙,亦有所耳聞。今日一見,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
徐宗拱手回道:“不敢當,將軍譽滿天下,與將軍相比,我這點微末名聲又算得了什麼?”
“哈哈,足下過謙了。”劉景親為徐宗斟茶,含笑道:“此茶出於洞庭之南,產量有限,平日頗為珍惜,聞足下到來,特意拿出此茶作為招待。請飲。”
由於劉景喜飲清茶,上行下效,荊州,特彆是荊南地區,官吏士民皆以飲茶為尚。
豫章郡和長沙郡比鄰,這股飲茶的風氣,自然也慢慢影響到了豫章,雖然僅限於上層社會。
徐宗此前也曾飲過幾次清茶,但因不得其法,也沒喝出什麼特彆滋味。這次品嘗劉景親手煮的茶,頓感唇齒留香,回味無窮,眼前不由一亮,連稱好茶。
“足下喜歡就好,”劉景又笑道:“昔陳仲舉陳蕃)設榻迎足下從祖徐孺子徐稺),今我備茶迎足下,當可稍稍追慕於前賢了。”
“陳蕃下榻”乃千古佳話,當年陳蕃任職豫章太守時,從不接待賓客,惟有徐稺前來拜訪,陳蕃才特設一榻接待,徐稺離去則撤榻懸之,世人引為美談。
兩人又閒聊片刻,劉景開始回歸正題,談起此次出兵豫章的始末原由,說道:“我此次舉十萬之眾,吊民伐罪,隻誅孫賁一人,餘俱不問。現彭澤已定,惟柴桑阻道,煩請足下親至柴桑城下,對城中軍民喻以利害,讓他獻城歸降,以免受魚池之殃。”
徐宗皺眉道:“柴桑守將徐盛,為人頗有膽勇,深為孫討虜所重,恐非言語所能動搖。”
徐盛是什麼樣的人,劉景比徐宗更清楚,輕抿一口茶,道:“縱然無法說降柴桑,亦可瓦解城中守誌,足下但去無妨。”
徐宗立時明了劉景的打算,隨即不再多言,躬身應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