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伏兵
第512章伏兵
蔣欽是九江郡壽春人,九江、廬江等淮南之地,境內也生活著大量的蠻人,他們與一江之隔的山越關係不大,反而和荊蠻的分支,江夏蠻同根同源。
蔣欽對蠻人自然不陌生,事實上由於蠻人天性勁勇,乃是天生的戰士,蔣欽麾下就有幾十個九江蠻。可像眼前這支完全以漢軍的組織形式作戰的蠻人,他卻是從未見過。
這有些像江東的山越兵,不過山越並不是單純的異族,裡麵參雜了不少漢人流亡逋逃,加上將領悉為漢人,才能有此效果。
眼前的這支荊蠻,據蔣欽觀察,從上到下都是蠻人,卻能嚴整如此,不能不讓他感到驚異。
荊蠻固然勇猛,可到底隻有八百餘人,不足以擊穿防線,是以蔣欽尚顯從容,但隨著單日磾不斷增兵加碼,蔣欽終於感到壓力了,親赴第一線指揮防守。
左路的單日磾開打不久,中路的黃忠、魏延,右路的蔡升也相繼對江東軍防線發起進攻,頃刻間,兩軍便爆發全麵大戰。
蔡升將五百鐵騎駐於陣後,目不轉睛的望著前方戰場,眉頭漸漸鎖緊,神情也越發嚴肅。
按照諸葛亮的戰前計劃,他這一路將是此戰的主要進攻方向,為此諸葛亮撥給他五百鐵騎,以便於擊潰江東軍的防線。
可開戰已有一段時間了,他這一路卻遲遲打不開局麵,戰事進展比不上中路的黃忠、魏延也就罷了,竟然連左路單日磾的荊蠻軍團也比不上,這讓一向心高氣傲的蔡升臉上有些掛不住了。
倒不是蔡升部曲精銳不及其他兩路,問題出在敵人的身上。
對麵打出的旗號是“武猛校尉潘”,蔡升除了知道此人名叫潘璋,為人驍勇善戰,是孫權的親信愛將,其他就一無所知了。
沒想到這樣一個默默無聞之輩,治軍嚴整,排兵布陣,比起名聲響亮的韓當還要得法,以致蔡升麾下精銳沒能占到絲毫便宜。
蔡升顯然對這樣的局麵十分不滿,傳令讓前線上久攻不下,銳氣已失的將士暫時退下來休整,換上一批新的生力軍繼續攻,蔡升親執桴鼓,鼓舞士眾。
古人雲:“為將執桴鼓,則有必死之義。”眾將士見蔡升自執桴鼓督戰,上下鹹奮,無不踴躍,勇往直前,一舉攻入江東軍陣地,將戰線向前推進。
比起費儘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突破的蔡升,中路坐擁黃忠、魏延兩大絕世猛將,兩人身先士卒,連連突破,勢不可擋,以韓當之能,亦生出難以招架之感。
眼見防線搖搖欲墜,韓當再也坐不住了,親率數十精騎,逆擊荊州軍,一番殊死搏戰,總算成功擊退敵人,穩固住了防線。
黃忠、魏延也不氣餒,整頓部伍,輪換戰士,重新組織進攻。萬人以上的會戰,除非對方是一群烏合之眾,否則很難在短時間內決出勝負,打上一整天,甚至打上幾天都是正常現象。
紅日漸漸爬升至天際中央,戰場上交戰之聲,依然不絕於耳,兩軍從日出鏖戰至日中,三個多時辰的高強度作戰下來,士卒不僅疲憊萬分,亦饑渴難耐。
荊州軍中軍,大纛下。
徐庶幅巾披甲,立於輿上,目光從戰場上收回,對車輿中從容安坐的諸葛亮道:“軍師,久戰之下,敵軍已師老兵疲,強弩之末矣,畢其功於一役,就在現在!可令劉上庸率部出擊了。”
荊州軍此次出戰人數隻有一萬五千,江東人以為荊州軍分兵回援宜春了,實則劉亮正帶領六百鐵騎,三千勁卒作為伏兵,守在營壘,等待諸葛亮召喚,以在緊要關頭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諸葛亮輕輕頷首,他也認為不宜再拖下去,眼下不但對方士眾饑疲,己方也同樣如此,每拖延一刻,傷亡都會急劇增加。
諸葛亮命人大發戰鼓,同時搖動大纛旁的黃色旗幟,一時間鼓聲大震,旗幟翻飛。
劉亮一直站在營壘中的望樓上觀察戰場,一見諸葛亮信號,心中大喜,再也按耐不住,以最快速度下了望樓,躍上戰馬,在他身後,是三千餘酒足飯飽,精力充沛,士氣高昂的步騎甲士。
“成敗之機,在此一舉,大功唾手可得,諸君鹹共努力!”
出擊前,劉亮沒有過多廢話,畢竟他們是伏兵,需要隱蔽行動,稍稍鼓勵一番後,便率領三千餘步騎甲士出營壘北門,由北麵迂回向江東軍右翼。
劉亮這支伏兵一經出現,立刻引得江東軍上下一片嘩然。
當前兩軍將士已苦戰半日,不管是精神還是身體,都已到達某種極限,劉亮這支人數高達三千餘,甲兵精良的步騎,足以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孫賁猶如輸光一切的賭徒一般,雙目赤紅,情緒失控,不住怒吼咆哮,他此刻心裡有太多太多的疑問,楚賊從哪裡變出這麼多的伏兵?難道他們沒有回援宜春?是不是國儀孫輔)那邊出現了什麼變故?……可惜,眼下沒人能解答他的問題。
蔣欽沒有孫賁這麼多的疑問,事實上他現在也沒心思疑問,他所在的右部,正是劉亮的攻擊目標。
右部將士苦戰多時,突然遭到伏兵側擊,本就驚恐不已,何況伏兵還是自北而來,隱隱截斷歸路,右部將士愈加恐慌,倉促布置的防線根本擋不住劉亮步騎的突擊,不久便土崩瓦解。
蔣欽不甘就此束手待斃,退到後麵試圖重新再布置一條防線,可惜劉亮根本不給他時間,率領鐵騎如狂風一般橫掃而過,讓蔣欽所有努力全部付之流水。
與此同時,正麵戰場,沒有蔣欽在後壓陣,加上側翼遭襲,江東軍將士漸漸頂不住單日磾荊蠻軍團的猛攻,防線不斷失守。
單日磾見劉亮已經取得突破,當即毫不猶豫,下達全線進攻的指令,霎時間,數千荊蠻排山倒海般接連衝擊江東軍的陣地。
在單日磾、劉亮兩麵夾攻下,江東軍右部終於抵抗不住,土崩瓦解,全線潰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