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能參與營救雷奧這個奧地利的重要人物,到時候讓他幫著在利奧波德二世麵前說說好話,巴伐利亞或許就能從西裡西亞抽身了。
第二天一早,他便親自率領巴伐利亞軍主力,悄然趕往拉蒂博爾——在這個通信極為落後的時代,隻要他保持低調,離開駐地一兩周根本不會驚動拉西元帥。
而此時整個西裡西亞周邊地域,唯一沒有將視線放在拉蒂博爾的,就隻有約瑟夫和他的近衛軍團了。
“殿下,前麵就是布雷斯勞。”貝爾蒂埃收了收馬韁,指向遠處河流隱入山丘的地方,“您看,那個是布爾河。”
約瑟夫對西裡西亞的地形還沒太深刻的印象,拿出地圖對照了一下,這才點頭道:
“讓獵騎兵擴大搜索範圍,普魯士人可不一定會走最近的路。”
“是,殿下。”
貝爾蒂埃對傳令官吩咐了幾句,又催馬跟上了王太子等人的腳步。
是的,他們此時正在視察戰場。
近衛軍團從前天離開利格尼茨前線,隻用了不到兩天,就急行軍至東側的奧伯倫和布雷斯勞銜接處。
這裡雖然是普魯士的地盤,但眼下幾乎所有能調動的普軍都被調往了拉蒂博爾,他們這一路竟然沒有遇到任何敵人。
當然,約瑟夫的行動也是極為冒險的。
這裡可是西裡西亞的腹地。如果此刻布倫瑞克公爵反應過來,立刻調軍隊截斷近衛軍團向西的退路,那麼不用半天時間就能將他們包圍起來。
但約瑟夫知道,普魯士人的注意力都在拉蒂博爾,剩下的精力還要關注利格尼茨前線,自己的快速切入絕對是有危而無險的。
最重要的是,近衛軍團的機動速度非常快,以如今的普魯士軍的效率。
就算有駐軍發現了近衛軍團的跡象,等其彙報給布倫瑞克公爵,再到後者派兵前來堵截,近衛軍團可能已經“乾完活”撤離了。
待仔細查看了預設戰場的情況,約瑟夫和總參謀部的軍官們返回營地,又對具體作戰方案反複推敲,直到黃昏時分,普魯士軍依舊沒有抵達這裡。
而德裡森軍團是三天前離開利格尼茨的,近衛軍團比他們晚出發小半天,卻搶先抵達,又在這裡等了他們半天時間了。
次日早上10點左右,獵騎兵的急促馬蹄聲在參謀部的帳篷外停住,一名騎兵跳下馬鞍,對迎上來的軍團道:
“發現普魯士軍動向,在東北方向4公裡處。至少有兩萬人以上。”
倒不是近衛軍團的偵察力度不夠,主要是為了避免被普魯士人發現,所以並未將獵騎兵散出去太遠。
帳篷裡,約瑟夫和貝爾蒂埃相視一笑:“總算是來了。”
“是啊,他們行軍速度真夠慢的。”
作戰命令迅速下達到每個連隊,而後整個近衛軍團便動了起來。
和其他歐陸軍隊的突襲模式不同,近衛軍團的騎炮兵在騎兵掩護下,越過步兵大隊,徑直朝普魯士軍隊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