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為這30盞路燈提供燃料的,是位於車間側麵那個小屋裡的玻璃器皿和導管,購自巴黎大學實驗室。
這套實驗設備從地下與煤氣路燈連接,30盞路燈已是它的供氣極限了。而且和工業製造煤氣不同,這些實驗設備隻能對提純過的精煤進行乾餾,成本高出工業製備十倍以上。
不過用來忽悠倫敦市民卻足夠了。
從外麵看,蒸餾車間裡火光通明,煙囪裡濃煙滾滾,所有人都認定就是它們在不斷製造出煤氣。
斯泰勒聳了聳肩:“其實這樣也好,否則我都不知道要編什麼理由拖延工期了。”
按照當初簽署的協議,倫敦煤氣路燈項目在一個月前就應該交付了。
不過從議會到倫敦市政廳對此都捏著鼻子認了,閃電公司從開工的第一天就黴運不斷,工期已經順延到了今年12月份。
當然,閃電公司也將為此支付高昂的違約金——在項目結束之後從工程款裡扣。
不過第一批路燈成功點亮的消息還是在倫敦引起了極大關注。
各大報紙紛紛報道,甚至專門配了市政廳前燈火通明的插圖。
街頭巷尾都在熱議煤氣路燈的事兒,哪條街的路燈先修好,哪條街的路燈後修好,市民們無不如數家珍。
就連倫敦的房價都開始隨之開始上漲。
實際上,這裡麵有一多半都是卡洛納讓人進行炒作的效果。報社的記者收到好處,直接拿“通稿”刊登。而舞會、沙龍上總會有人帶頭提起煤氣路燈的話題。
就在煤氣路燈熱度越來越高之際,閃電公司突然放出消息,說個人家庭使用的煤氣燈已經研製完成,等路燈開始通氣之後,市民家裡也可以申請給家裡接入煤氣管道。
吉姆·海曼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將外套掛在衣架上,他的妻子便興衝衝的迎了過來,將一張紙塞進了他手裡。
“親愛的,這簡直太劃算了,你快看看!”
“這是什麼?”海曼低頭看去,這才發現是一份閃電公司的廣告,不禁皺眉看向妻子,“你買報紙了?”
“是免費送的。”女人得意道。這個時代的紙可不便宜,從沒有誰送宣傳單的。閃電公司算是開創先例了。
海曼詫異地看宣傳單內容,就見上麵先是介紹了煤氣燈的種種優點,接著便提到,家裡在通了煤氣之後,不止可以點燈,還能用來煮飯、燒洗澡水、取暖,簡直不要太爽。
他頓時來了興趣:“這太方便了,要多少錢?”
妻子立刻將宣傳單翻了過來:“你看,在這兒。
“閃電公司說現在有優惠活動。買煤氣燈就可以免費為家裡接入煤氣管道,以後煤氣爐子也能用。”
“買煤氣燈?”海曼忙細看價格表,頓時眼皮一跳——一盞煤氣燈8英鎊!
他一個月的薪水也就2英鎊5先令。
這一盞燈就得全家不吃不喝攢三個半月的。
“不行不行,太貴了!”
妻子立刻大聲抱怨道:“我聽布魯克先生說,以後安裝煤氣管道可能要10英鎊。如果我們錯過了這個機會,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煤氣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