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不禁失笑,擺手道:“您恐怕誤解了我的戰略意圖。”
他示意埃芒取來地圖擺在桌上,用手指沿著萊茵河向下移動:“自然疆界,先生們,這才是我們當前最務實的目標。”
所謂的“自然疆界理論”是指,法國最完美的疆域應該是:無論無論從哪個方向延伸出去,都能找到一道天然屏障。
南麵是比利牛斯山,東麵是阿爾卑斯山,西麵是漫長的海岸線。
而北麵,就是狹長的萊茵河。
法國的北側以平原為主,這也是曆史法國對來自北麵的敵人很難進行有效防禦的原因。
隻有獲得萊茵河西岸,才能據萊茵河而守,從而解決北麵國境的難題。
所以從百餘年前起,法國的政治家們就認為,萊茵河是大自然賜予法國的邊界。
米拉波接道:“殿下,我們已經獲得了萊茵西岸。”
“隻是占領,”約瑟夫糾正他,“還沒有真正獲得。”
他看向麵前的幾位重臣:“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國最核心的任務,就是讓萊茵蘭地區融入法蘭西。
“而進攻巴伐利亞,以及屯兵科布倫茨的行為,都是為了萊茵蘭的安全。
“哦,後天的內閣會議上,我會和大家詳細討論此事。
“至於北意大利方向,我們主要是增加對那裡的控製力,將奧地利徹底擠出去。
“當然,在這之前,曼圖亞會作為一個陷阱,不斷消耗奧地利的力量。”
布裡安仍有些掙紮:“殿下,難道我們就永遠止步萊茵西岸了嗎?”
約瑟夫看向地圖上廣饒的歐陸,微笑道:“等萊茵蘭可以作為我國的前進基地,等意大利成為我國的後院,等我國擁有了整個北非,等我國的國力睥睨全歐洲時,或許可以試試看。”
他的心裡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法蘭西所控製的地域,除了奧斯曼那塊之外,已經很接近羅馬時代了啊……
意大利北部。
曼圖亞要塞。
博利厄看著數不清的法軍如同潮水般撤去,激動得差點兒老淚縱橫。
他在這鬼地方被拿破侖圍了一個多月,每天隻能吃到要塞裡儲存的醃肉,以及發酸的葡萄酒,忍受著法軍不間斷的大炮轟鳴,幾次都差點兒棄要塞投降。
好在維爾姆澤軍團終於突破了法國人的層層阻攔,趕到了這裡。
而那個該死的拿破侖也很識相,壓根不敢跟大軍交鋒——維爾姆澤軍團有3萬多人,之後皇帝陛下又從瑞士方向調撥了1萬部隊,加上撤至要塞的阿根陶軍團,以及他陸續收攏的潰兵,總兵力已經達到了7萬之多。
而拿破侖僅帶來了5萬軍隊,以及1萬多戰鬥力低下的撒丁軍隊,還要分出超過一半的部隊前往北側的維羅納阻截帝國派來的援軍。
然而,維爾姆澤將軍非常聰明得將部隊分為了三路,快速繞過維羅納,令北側的法軍變得毫無用處。
而曼圖亞附近的2萬5千法軍在維爾姆澤軍團的威脅下,也很快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