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技能起初李餘還以為沒有什麼,畢竟自己根本不怎麼教育人。
在李餘的眼中,自己跟這些大漢的頂尖智者相比,差了一大截,根本輪不到自己來教育這些大漢人傑。
如果不是李餘從現代而來,再加上係統給的這些技能搗亂,自己根本早就已經回去了。
而自己所寫的書,也就是九年義務罷了,這東西研習一下也不是什麼錯事。
因此李餘根本沒有將這個技能放在心上,然而事情卻出現了讓李餘瞠目結舌的變化。
在從陝津返回洛陽之後,張遼對自己很是崇拜,因此來詢問李餘到底是怎麼用兵的。
李餘哪裡會用什麼兵,隻是隨口說了一句。
“我之兵法,隨機應變。”
然後張遼和郭汜在對了帳後,將李餘的所謂計策一個一個的拿了出來認真學習。
張遼將李餘的計策編撰成書,然後寫上了具體案例,然後晝夜研讀,甚至將其命名為少府兵法。
張遼將所謂的少府兵法拿在手中,即便是吃飯的時候都不放下,隻想要鑽研李餘的所謂兵法。
一天天就跟入魔了一樣手不離書,張遼如今也算是位高權重,他的變化自然也被人注意到了。
當張遼說他學的是李餘的兵法之後,頓時整個洛陽的將領都沸騰了。
早在擊破董旻的時候,洛陽就將李餘傳的神乎其神,甚至不僅是洛陽,天下誰不知道李少府一人計敗十萬兵的壯舉?
彆人一看你張遼憑什麼有先生的兵法?
然後張遼拗不過彆人,在征得李餘的同意之後,便任由彆人抄了幾卷。
畢竟李餘根本不覺得這幾卷書能有什麼問題。
然而無論是李餘還是張遼都沒有想到,就是這幾卷書竟然出現了人傳人的現象。
如今洛陽的將領幾乎人手一卷,隨著時間的推移,少府兵法甚至傳到了洛陽之外。
那些諸侯與謀士幾乎是人手一本,鑽研李餘的兵法。
這可把李餘嚇壞了,誰會想到這也算是教育呢?
學習這玩意對於李餘來說是沒有什麼,畢竟這年頭不是都喜歡看什麼先賢哲言什麼的。
然而李餘跟那些先賢不一樣啊,人家是真的先賢,自己不過是一個冒牌的。
這些大漢的將領如果真學習自己的書,學成了智障了怎麼辦?
這書和九年義務不同,九年義務是耗儘心力編纂出來的書,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但這玩意完全就是李餘信口胡說的。
這要是出現了問題,那可就是大問題了。
李餘不敢想象。
以後兩軍交的時候,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守方,都沒有人。
一個城裡麵站著主帥,一個營寨裡麵站著主帥,就等著彆人來攻城或者襲營的場景。
想到這樣的場景,李餘就下定決心。
不行!
一定要製止張遼帶起來的這股刻苦鑽研的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