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個出擊的口令下達之後,各船的士卒迅速靠攏,形成了成建製的衝鋒!
就像是水流被快速壓縮成了高壓水槍,整個從上岸到集結衝鋒的時間,非常短,給劉絳都看呆了。
他原本以為,自己所部的士卒經過這兩個月的訓練,跟北軍相比差距應該就是在戰鬥經驗上。
集合的時候也就是慢了那麼一點...現在看來,差的太多了。
什麼特麼叫精銳,什麼特麼叫強軍!
毛襄等於是給劉絳上了一課。
而劉絳不清楚的是,整個天下,這個時代能完成這個戰術的軍隊,差不多是隻此一家!
而根源在二十年前的壽春之戰,李如願和父親和伯父就是用的這個戰術,也就是在河裡麵結陣,上岸就開始衝鋒接戰,完成了對北虜的突擊,打贏了壽春之戰的最為關鍵的一個步驟,成功突破淝水防線。
後來李如願接過父輩的官職,卻沒有忘了這個戰術,二十年人員更迭,但這支部隊始終在楚國的北大門同北方胡虜周旋,這個戰術從最初的隻能渉水過河的時候使用,也變成了這種舟船行進間編隊,上岸就開始結隊衝鋒的更新版本。
張益和鄭籟是知道北軍戰力強悍,因此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但對方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列隊,並以劣勢兵力發起了衝鋒,這在他們以往的認知裡,是沒見過這場景的。
隻見最先登岸的兩部,毛襄和左孝友兩人麾下的五百精銳,身披甲胄手持長矛刀盾,如狼似虎般的衝向了南軍陣型。
哪怕最前麵的躲避不急被南軍的長槍刺中,但後續的士卒仍舊絲毫不停止衝鋒之勢,紮進了陣型之中展開殺戮。
這些南軍多為新兵,也就剛受過一兩個月的訓練,這期間還大多數時候都在行軍,對於戰鬥意誌和戰鬥力,全都無法跟身經百戰的北軍精銳相比較。
第一個照麵北軍還是有些許傷亡的,但很快,北軍就強勢的殺入對方陣中,開啟了是似乎是一邊倒的戰鬥,把南軍的整個陣型都壓得節節後退。
張益和鄭籟兩人騎在高頭大馬上,大聲嘶吼來斥責前麵的士卒,讓他們不得後退。
但北軍的攻勢似乎是沒有任何要衰減的跡象,很快,第二撥北軍登岸了,劉絳部和李峻部。
這時候北軍已經建立起了優勢,而南軍方麵已經是有些維持不住陣型了。
雖然劉絳的部隊沒有那麼快的集結速度,也沒有精銳老兵頑強的戰鬥意誌和豐富的戰鬥經驗,但這時候戰場上的南軍已經是搖搖欲墜了,這種順風仗需要的隻是一個新的突擊方向,就能讓對手的軍陣陷入潰散。
李曜指揮著各部投入了戰鬥,從側翼發起了進攻,劉絳這次沒有急著去衝鋒在前,也不需要,而是拄著長槊仔細的觀察起了戰鬥。
然後就見到了跟他一批登岸的李峻,騎上一匹高頭大馬...他連馬都用船運過來了?
還不止一匹!
是數十匹馬,李峻帶了一整隊騎兵過河!
李峻仿佛是看到了劉絳的目光,朝他揮拳示意,劉絳也抱拳還禮。
隨後在馬上接過侍從遞過來長槍,一騎當先,帶著這隊騎兵發起了衝擊。
南岸的平地上,就像落了顆驚雷,李峻手持長槍,策馬奔馳,身後的數十騎緊隨其後,並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如同箭頭一般的突擊陣型,若在天空俯視,就像是一支箭被拋射出的弧線,掠過了南軍的側翼,直擊其後方的中軍本陣!
劉絳特意跑到一個地勢稍微高一點的地方看到了這道弧線,仿佛是在說:看好了,我就演示這一次,騎兵,是這麼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