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的桓瑾,目前能控製的地方隻有太極殿。
畢竟是皇帝,李如願雖然掌控朝政,但有些事畢竟不能做的太過分,還是給皇帝留了些體麵,讓他當個人形圖章。
誅殺四賊的詔書他不肯用璽,其實本質上是對李如願的反抗。
但李煦帶著甲士過來說幾句不鹹不淡的話他就放棄抵抗了,本質上是因為內心深處是一個怯懦的靈魂。
此後,他也認清了形勢,開始配合。
建鄴城也全麵開始恢複商業、生產以及娛樂,而大將軍府主導下的也開始對建鄴的中軍進行重建和整編。
關於外鎮,李如願也做了如下調整任命。
雍州刺史琅琊王桓璘入京擔任散騎常侍,鎮西將軍沈穆之接任雍州刺史一職。
吳郡太守王士超為少府,太守由沈穆之的兄弟沈重接任。
合州刺史鄱陽王桓經調任廣州刺史,江州刺史桓綺調任西豫州刺史,西豫州刺史謝盎調任江州刺史
荊州刺史、西道大都督燕王桓璋和徐州刺史東道大都督東海王桓玠,揚州刺史鎮東將軍蕭恪,這三個最重要,也是最為緊要的外鎮卻沒有任何動作。
徐州的東海王桓玠是李如願的親家,坐擁重兵卻在這次李如願清君側的過程之中冷眼旁觀,本身就是最大的表態。
至於燕王桓璋,都督荊、雍、湘等九州軍事,治所又在江陵,是建鄴的上遊,所以李如願沒有對荊州輕舉妄動,而是打算先穩定住局勢再處理荊州的問題。
唯一讓人感到意外的就是揚州刺史蕭恪也沒有挪窩,這其中也並非沒有緣故。
早在台城陷落,吳王桓綱帶著詔書解散勤王大軍之後,李如願收到了蕭恪的親筆信,表示年節過後會讓長子蕭鞅過來建鄴拜見。
而蕭鞅也果然在上元節後,從廣陵來到了建鄴。
朱雀渡,蕭鞅穿著一襲白衣,披著白色狐裘,走下渡船,正見到前來迎接他的隊伍。
一人身著褐色官袍,帶籠冠,玄色披風,身高八尺有餘,儀容嚴整,肅穆冷峻,正是李如願之子李峻。
旁邊的一人則頂盔摜甲,按劍而立,威武雄毅,姿貌魁偉,正是劉絳劉大紅。
劉絳的身高跟李峻相仿,但因為帶來頭盔,上麵的翎羽高聳,顯得整個人更為高大魁梧。
蕭鞅看到兩人,緩步上前,不卑不亢抱拳道:“蘭陵蕭鞅,見過二位將軍。”
劉絳這邊則還在心裡感歎這位蕭郎是真麼特帥啊!這一刻劍眉英目有了具象化,玉樹臨風,氣宇軒昂,這些形容詞劉絳真的想全都安在眼前這個貴公子身上。
李峻心裡為眼前這位蕭郎氣度所驚歎,也抱拳還禮道:“久聞蕭郎大名,在下李峻,這是我弟劉絳,是我父義子。”
劉絳聽到李峻介紹自己也抱拳點頭示意,但麵上還是保持著肅容。
蕭鞅聞言微笑道:“原來是兩位將軍當麵,失禮了,久聞李將軍勇名,徐州之戰將軍策馬萬眾之中,生擒北趙大將,此乃世間壯舉”
李峻聽到之後被人誇讚之後,原本十分嚴肅的麵容也浮現一絲笑意,對曰:“蕭郎謬讚。”
但臉色是十分得意的。
劉絳看了一旁義兄的臉色就知道這趟活算是乾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