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卒十營,分為三軍。
左營四個,右營四個,中軍營兩個。
十營步卒的營將,左營四將,分任給劉黑闥、秦敬嗣、趙君德、高曦;右營四將,分任給李文相、陳敬兒、高延霸、王須達;中軍營兩將,分任給焦彥郎、董法律。
高季輔、李育德等,還有劉黑闥的弟弟劉十善等,各為左右八營的副營將。
李善道親兵營將,任給蘇定方。
騎兵兩營,也分左右。
左騎營以蕭裕為營將;右騎營便以達奚神秀為營將。
這十三個營以外,又建弩營、砲車營、輜重營等,分以馮金剛、張升、羅忠等為營將。
李善道是諸營主將,這不必說,又任諸營副將一人,當然就是劉黑闥。
加上李善道的親兵營,十三個營的營將的選任,與二州刺史、七郡郡守的任命人選一樣,亦是兼顧了李善道軍中而下所有之各個的山頭。有秦敬嗣等這樣的元從,有陳敬兒這樣的舊將,有劉黑闥等這樣的“實力派”,有高曦這樣的早降之將,也有達奚神秀這樣的新降之將。
而且,還又兼顧了劉黑闥等本有之部曲的問題。
像劉黑闥、李文相、趙君德,他們本有之部曲,能戰之士,多則其實也就幾千人,現把他們任為一營營將,其營中所統之兵,主要其實也還是他們本有的部曲,這方麵來講,並沒有損害他們的利益;而又如高季輔、李育德等,他們的部曲原就較少,現雖與彆部的兵馬編為了一營,不再是他們個人的營頭,但他們分彆都被任為了營副將,對他們的利益也沒多大損害。
因此,對李善道的這個改革方案,劉黑闥接受同意,趙君德、高季輔等也沒異議。
卻實際上,往深裡挖掘,李善道選擇在這個時候,對本軍各營進行統一的整編改革,實不僅是為方便接下來的作戰著想,更是一個未雨綢繆之舉。
綢繆的甚麼?
正是為了預防,劉黑闥、李文相、趙君德、高季輔、李育德等這些目前尚俱皆自為一營的各個山頭越來越大!劉黑闥最早跟著李善道來打黎陽倉時,他部中的能戰之兵才多少?現比那時已多了不少了。李文相、趙君德的部曲,比那時也已各多不少!這種情況,不能夠放任,由之發展。必須得在尚能控製、改變的時候,將之改變。
現下來說,就是一個尚能控製、改變的時候。
一則,劉黑闥等的部曲還不是很多,沒有多到一個營裝不下的時候。
二則,剛打完了兩場大勝仗,斬獲甚多,得了一郡之地,李善道在其軍中的威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趁著這兩場大勝之威,現在動手進行改革,不會遇到太大的阻力。
是以,李善道選擇了在這個時候,對本軍各營施行改革之舉。
劉黑闥等既都不反對,遂在改編完了俘虜後,李善道便立即著手此務。
步兵營方麵,以十個新任營將的本部為底子進行組建。
已夠一營的,如劉黑闥部,就直接編為一營。不夠一營的,就把彆部按照精銳和一般兩種,搭配著調入其營。超出一營的,又如劉黑闥部,留一部分做他的親兵,其餘的羸弱之兵,要麼乾脆裁汰,要麼調入彆營。剩下的那三千多俘虜步卒,以團為單位,分彆充入各營。
騎兵營方麵,蕭裕部本千餘騎,俘虜騎兵也是千餘,皆不夠兩千騎,則將前時從全軍選出的那些能騎士兵,分彆調入這兩營中,將這兩營的騎兵兵額都補夠兩千。多出的能騎士兵,李善道選出了百騎,加入他的親兵營;其餘的撥給劉黑闥等步卒營。
這些東西,說來簡單,做起來比較繁瑣。
魏征、於誌寧等協助著李善道,足足用了三四天,才將改革後新編諸營的編製定下。
編製既定,一道道命令傳到各部。
各部步騎,就按調令,分將本部的編製歸入到將他們調入的各營。
考慮到了新任的這些營將,與調入他們各營的各部將的熟悉方麵的問題,分調入各營的各部軍將,與該營的營將,或是本出同一“山頭”,或是原先有過並肩作戰,已較相熟。
但饒是如此,現在他們之間是新的上下級關係確定,料來彼此也仍是得再熟悉一段時間。
這些都不是麻煩,反正至少短日內,李善道是沒準備就打魏郡的,他們有的是時間互相熟悉。
改革本軍,重做編製的這一期間,王君廓等亦一直隨從在李善道的左右。
特彆是在各營編製已定後,李善道一一檢閱之時,那各營步騎出營列陣,矛舉如林、呼聲振地的場景,和李善道一令既下,成千上萬將士凜然從命的威風,著實令王君廓已不再是豔羨,而是忍不住的心中漸已既驚又畏!為盜以來,王君廓所來往者,多是和他相類的數千人群盜,何曾見識過這等的赫赫威勢?麵對李善道時的狀態,他不禁地再又改變。且也無須多言。
王君廓營,因是才投,李善道沒有動他們,未有對其營進行改編。
……
對部隊的改革、整編完成以後,李善道下到各縣巡視民情。
八月上旬,這日,巡到黃河西岸的臨黃縣時,收到了一道太原傳來的情報和一封來信。
情報是李淵大敗宋老生;來信是王德仁的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