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任何一部電影,隻要大賣,就必不可少地會出現類似的道德綁架之類的。
為什麼鍵盤俠變成了貶義詞?
就因為這些人的存在啊!
當然,總體上《長津湖》獲得的正麵影響還是比負麵反饋要多的多。
至少,這部電影讓很多觀眾知道了更多的關於抗美援朝這場仗的背後的意義,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如今的和平來之不易。
也讓更多的人自發地去了解,去加深對這段曆史的知識。
《長津湖》上映後,被提到的最多的感受,就是感動,是心疼,是震撼!
讓更多的人明白那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也有很多人分析《長津湖》之所以能感動到那麼多人的原因所在。
李易的禦用影評人杜向海,就專門為此寫了一篇影評。
“家就是國,國就是家,《長津湖》能大爆,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部電影講明白了家與國!
仔細品味,我相信大家不難發現,片中所有戰士的故事,都在圍繞“家”進行。
影片的開頭,是伍千裡帶著大哥伍百裡的骨灰回家探親的畫麵。葉落歸根是我們華國人自古以來的情懷,所以當大哥在戰場上犧牲之後,伍千裡才會不遠萬裡將他的骨灰帶回家鄉。一來是為了讓大哥葉落歸根,入土為安;二來也是為了給家中的老父老母一個交代。
伍千裡走進家門,首先就是給父母跪下磕頭。這也是在我國傳統的家族禮儀,晚輩要給長輩行禮。這是一個華國式的家庭,華國式的家。
所謂跪天跪地跪父母!大抵如是!
雖然在部隊是連長,是戰士,可是回到家,伍千裡就是弟弟,是哥哥,也是兒子,所以他有責任把哥哥帶回來。將哥哥的骨灰帶回來給爸媽磕完頭以後,他說自己沒有照顧好老大,這是他作為弟弟的責任,可是他沒有做到,對於父母他是虧欠的。
哥哥伍百裡死後,他就是這個家的長子,是這個家最強壯的勞動力,也是這個家的主心骨,他說我要給家裡蓋房子,他會把自己的津貼給父母,也承諾要給伍萬裡娶媳婦,這都是華國傳統式的家庭觀念。
不止是伍千裡,梅生,周果果然還是很適合飾演這樣的城市兵的,當年的《高山下的花環》的趙蒙生,如今的指導員梅生。
我們來看指導員梅生,其實也一直帶著“家”的觀念。
雖然他出生中海,是個文化人,但歸隊回家的時候,老婆騎著自行車騎了一百裡給他送行。
他始終在軍中,在戰火中就看著女兒的照片,戰鬥結束後,照片找不到了,他會瘋了似的在廢墟中找那張照片,因為女兒的照片,寄托著他對自己家庭的思念,也是支撐自己打仗戰鬥的精神支柱。找到女兒照片的時候,他開始痛哭,因為他在思念自己的家。
雷公,雷公沒有家,因為家裡人都死了。伍千裡許諾,將來給他娶上一房媳婦,讓他在他們家鄉建一個家。
那時解放戰爭剛剛勝利,所有的將士都想解甲歸田,都想回家,都有一個樸素的,回家種地娶媳婦,孝敬父母的夢想。
為什麼要把伍千裡回家作為第一場戲,緊接著就是出征,我認為這個安排非常巧妙,因為回家與為國出征,加起來就是家國。
我們提到抗美援朝,後麵肯定要加上保家衛國,這是誌願軍們誌願前往朝鮮打這一場仗的原因。
小船、湖麵、長城,秋葉斑斕,就是要和後麵的戰爭做對比。抗美援朝,最終是為了保家衛國。
說到這裡,或許大家會疑惑,大家都在想著自己的小家,那國呢?
事實上,這正是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最精彩的地方。
因為在戰爭來臨的時候,電影裡麵的家的敘事方式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因為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國破要家亡,華國的家國的觀念,是華國電影史的一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