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看似平常,可是卻在全國千家萬戶都在上演著。
兒子吃到的是久違的媽媽的味道,而對於媽媽來說,兒子能回來,能吃到她做的菜,她就滿足了。
最樸實,最簡單的,往往也是最觸動人心的。
鏡頭再次轉換,這一次來到了國外,舊金山,唐人街。
街上掛滿了紅燈籠,時不時地響起的辭舊迎新的鞭炮聲,滿滿的都是喜慶的味道。
樓上,老人隔著玻璃窗望著窗外的街景,臉上滿是笑意。
老人坐在沙發上翻看著老照片。
打電話給兒女孫女約好了晚上一起吃年夜飯。
隻不過,這一次老人說的是英語!
老人來到了父母的靈位前,為父母上香,擺上碗快:“爸,媽,過年了,我給你們拜年了!”
字幕緩緩浮現:“思念!”
哪怕是遠在海外的遊子,雖然說著外語,人在他鄉,可也忘不了自己的根,忘不了在父母的靈位前擺上兩幅碗快。
鏡頭回到國內“巴蜀宣漢!”
過年了,在外忙碌奔波的兒女們帶著孩子,回來團聚過年。
家家戶戶掛上了嶄新鮮豔的紅燈籠,鐵上新的春聯來迎接新年的到來,可是並不是所有人到過年都是喜氣洋洋的。
一個老漢拿著旱煙杆子站在門口,看著熱鬨的鄰居家一家人,他們路過的時候,總會和他打招呼送上一句問候:“王叔,新年好!”
可是他雖然滿臉笑容地回應著,但是鏡頭之中,他的家門口卻依然沒有換上新的燈籠,沒有貼上新的春聯。
看著鄰居家一家熱熱鬨鬨,和和美美,他的眼裡寫滿了羨慕。
可是他卻隻能孤零零地一個人轉身回頭。
鄰居轉頭看到老王孤零零的一個人,連忙笑著喊住了他:“欸,老王!”
然後上前拉著老王的手:“走,走,到我家去吃飯!”
王叔伸手用煙杆指了指家裡:“我家裡做著飯呢!”
鄰居卻是不以為意堅持要拉著老王去家裡吃飯:“哎呀,過年過節的,走,走走!”
老王解釋道:“真的,我正燒著飯呢!”
可是鄰居卻是不在意地道:“我知道,做就做了,多個人多雙快子,走走!”
說完拉著老王進家門:“不要客氣嘛!”
家裡熱熱鬨鬨的,鄰居家的阿婆看到老伴拉著老王過來,熱情地迎了上來:“老王!客氣什麼呢?多雙快子嘛!”
老王坐在了鄰居家的飯桌前,鄰居給他添上了一副碗快。
“今天過年,我們高興!”
大家讀說著:“高興,高興!”
可是老王卻是忍不住用手去擦拭著眼淚。
字幕緩緩浮現:“睦鄰!”
這一幕或許很多人小時候都記的,所有遠親不如近鄰,那個時候的鄰居就真的和親人一樣。
多個人多雙快子嘛,這句話,可以說聽在任何人耳朵裡,都會覺得耳熟。
特彆是對於付廣南他們這些老一輩的人來說,當那一句:“多個人多雙快子嘛”響起,就莫名地忍不住紅了眼眶。
看到老王擦拭眼淚的一幕,想來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無動於衷。
鏡頭再一次帶著他們來到了“濟南曆城!”
不大的房子裡,大著肚子的妻子開火做飯炒菜。
馬路上,騎著車送快遞的丈夫,在為這個小家忙碌到大年三十晚上!
妻子做好了菜,拿出碗快,坐在飯桌前等著丈夫回來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