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把《隱入塵煙》的故事,用一個「鄉村愛情」的模式講述了出來。
這就讓曹樹軍,唐路這些喜歡拍那種批判現實,挖掘社會陰暗麵,反映現實問題的老導演,有種上不去下不來的感覺。
因為李易說的《隱入塵煙》的故事,其實在他們看來,完全可以敞開了揭露人性的醜陋,兩個苦命的人,完全可以去挖掘他們為什麼如此苦命,可以去展現更多的旁觀者的冷漠等等。
可是結果,按照李易說的這樣的劇情來拍,那算什麼?
窮苦版的生死相隨,至死不渝的愛情?
農村版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羅密歐與朱麗葉?
這踏馬的都是什麼跟什麼啊。
一時間,他們看李易的眼神都怪怪的。
之前的《暖春》早就被他們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因為相比起《暖春》這樣的故事來,他們明顯的察覺到,《隱入塵煙》的故事更有拓展性,如果好好挖掘,那麼絕對可以拍出一部非常驚豔的農村電影來。
不過,當看到李易的笑容的時候,唐路地一時間反應過來。
果然是被李易晃點了。
是,故事是可以這麼講述,但是電影可以這麼拍嗎?
也可以這麼拍。
可是電影能夠展現的內容肯定更多,所以,彆看這個故事內核好像是愛情,但是實際上,拍成電影,觀眾會看到的絕對不會是所謂的愛情。
不說彆的,就說,開篇的相親,隻言片語的描述之中,其實就已經展現出來了許多東西。
比如馬有鐵喂驢,比如曹貴英失禁等等,以及他們的家人對他們的態度。
這些如果拍成電影,不可能不展現出來。
所以,這絕對不會是一部含情脈脈,溫情無比的電影,相反,這會是一部非常撕心的影片。
講故事可以隻講主線,但是拍電影,完整的電影,卻不可能隻有主線劇情。
必然還會有一係列的支線劇情,為什麼馬有鐵會那麼難?
為什麼明明兩人的日子雖然貧苦,但是卻相濡以沫,卻有著動人的溫馨,可是結果卻變成了絕望?
隻是因為意外?
絕對不是!
其他人也陸續地反應過來了。
下一刻他們看向李易的眼神都帶著一抹炙熱。
李易為什麼把故事在這裡講出來?
肯定不是在炫耀,而且兩個故事,他不可能自己都拍了吧?
這年月,其實這些個導演,你要說他們沒實力,沒能力,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他們手裡拍出來的好電影卻也屈指可數?
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劇本荒!
比起商業電影來,實際上,文藝片的好劇本更難尋。
因為商業片是有套路的,有模板的。
不是說商業電影的劇本不重要,但是至少還有跡可循,可是文藝片,的確在這方麵是沒有什麼特定的模板的,什麼好來塢三段式結構,對於商業片可以套,但是文藝電影卻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