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記憶起來的是一部好萊塢影片。
而且算的上是非常非常特彆的一部影片。
為什麼說特彆?如果說《我愛你》講述的是黃昏戀的話,那麼這部《砰然心動》講述的就是青梅竹馬,那懵懂的純戀。
這類的影片,真的是非常稀缺的存在,無他,因為,這種題材的影片,故事真的不好講。.
主要是如何把握那個度。
懵懂的愛慕,其實並不是什麼愛情,或者說在那個年紀,那根本不算是什麼愛情。
但是偏偏那又是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曾經經曆過的,誰人少年不慕艾?
誰小時候沒有一個特彆好的玩伴?
見李易又走神,慕晴不意外,反而有些期待起來。
她可是知道,自己老公的能耐的。
對於李易來說,《怦然心動》這部片子,他在思考著,嘗試著,是否可以本土化改編,但是想了想,最終還是作罷。
因為,如果進行本土化改編,他覺得,很難拍出原版的那種獨有的味道。
《怦然心動》是很簡單的故事,但是很豐富。主講小孩懵懂的早戀,其實這部電影裡還講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尊重,勤勞,怎麼看待貧窮,怎麼接納殘障的家人,怎麼維護自己的自尊。讓李易印象很深的一個細節是父母吵架之後,立刻對孩子說:“我們會解決好,不是你的錯。”然後輪流去安慰她,表示父母還是相愛的,讓孩子安心。所以,孩子才會覺得:“我覺得媽媽很不容易,我覺得爸爸也很不容易。但是生在這個家庭裡,我很幸運。”相愛的父母勝過富有的父母。
不止是這些,還有《怦然心動》裡小女生跑回來哭,說男生當著所有人麵要吻她,她媽媽說:“真的嗎?我看你需要和他談一談。”男生再三敲門,媽媽隻是有禮而抱歉的說:“她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她把自己鎖在臥室裡。”男生來自一個鄙視女生家的家庭,但是女生的父母能把他區分出來,看待他如同一個常人。
這方麵來說,其實倒是世界皆同,但是如果進行本土化改編的話,那麼放在國內就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因為,目前而言,國內的家長,是很難很難像影片裡麵的小女孩的媽媽那樣淡然以對。
怕是早就鬨到學校去了。
這就是不同的文化環境造成的。
事實上,就像李易,如果那個小女孩是他的女兒的話,他怕是早就二話不說,就去學校揍人了。
開什麼玩笑?我的小棉襖也是你能覬覦的?
可是放在老美那邊,卻似乎就顯得很正常了。
雖然說,很多報道都說,國外對未成年的保護力度更大,但是如果雙方同樣的都是同齡人的話,就不一樣了。
要知道老美那邊可是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法案的。
簡單地翻譯過來,那就是“兩小無猜”。
所以,最終李易還是搖了搖頭,因為《砰然心動》或許對於國內的觀影者來說,不會有什麼隔閡,但是如果進行本土化改編,那就會變得不倫不類。
其實《砰然心動》在李易的理解當中,不止是一部關於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電影,同樣的也關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麵的問題。
國內一直也都在提倡說父母教育孩子要如何如何,這類的問題,甚至早就已經成為了時下人們談論家庭教育的主流。
畢竟,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可是真正能做到的有有幾個?
與其說《砰然心動》裡麵的男女主角,特彆是女主角,會那樣的懂事,那樣的令人喜歡,是因為她本身的魅力,倒不如說,這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培養出來的性格。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教育方式。
但是有些東西卻是殊途同歸的。
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很懂事,很乖巧,可是事實卻是,不講作業,父慈子孝,一講作業,雞飛狗跳。
言歸正傳。
李易回過神來,見到媳婦一臉期待和好奇地看著自己,他就不由地有些莞爾。
然後開始講述《砰然心動》的故事。
慕晴卻是微微有些皺眉。
“你怎麼會突然想到這樣的一個故事?”她頗有些驚訝。
“怎麼?有問題?”李易笑著反問道。
“當然,你又不是在海外長大的,可是你說的小男女主角的故事,卻好像不太像是我們國內的家庭會發生的故事。所以,你這個故事,肯定是以西方國家的社會家庭作為背景的,對不對?”慕晴點頭道。
對此,李易並沒有做解釋。
果然凡事就怕腦補,很快地慕晴就沒有繼續追問,畢竟,徐楠楠的存在,她和李易彼此之間是心照不宣的。
所以,她下意識地就以為,李易是因為在那邊,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故事靈感。
“那你豈不是要去那邊拍戲?”慕晴頓時就有些不開心了。
“嗯,這種故事,放在國內,不合適。”李易搖了搖頭道。
慕晴當然知道。
有時候故事是故事,背景是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