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人們喜歡一部電影,必然是有原因的,或許是因為,電影裡麵的愛情,亦或者是因為裡麵的演員,亦或者其他。
當然,一部電影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但是喜歡一部電影的人,卻必然是有原因的。
《本傑明·巴頓奇事》也是如此。
但是一部好的電影,有可能是在某個方麵,做到極致,令人喜歡,比如《忠犬八公的故事》,可以說是把煽情做到了極致,所以讓很多人喜歡,但是同樣的也有一些人不喜歡。
而《本傑明·巴頓奇事》,並不是某個方麵,而是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喜歡的理由五花八門。
有人喜歡這部電影裡麵,那些台詞:“我們注定要失去所愛的人,不然我們怎麼知道,他們在我們生命之中有多麼重要呢?”
“不順心的時候,你可以像瘋狗一樣發狂,可以破口大罵,詛咒命運,但到頭來,還是得放手!”
也有人喜歡電影裡麵的那形形色色的角色,不一定是主角,也可能是一個小配角。
“我喜歡那個被雷劈了七次的男人,太有趣了!”
“我喜歡那個猴子先生!”
“我喜歡鋼琴夫人!”
“我喜歡電影裡麵那些沒有名字的人!”
等等等等。
於是有更多的人開始對電影進行了自己的解讀。
“這是一部很特彆很特彆的電影,起初看宣傳片,以為這是一部奇幻愛情片,為此第一次觀影的時候,雖有感觸但無法細細品味。之後再次重溫後發現這部影片是以一個特殊的角度來講述人生,其中包含甚廣。
對於人事物我無法用好壞或各種形容詞去做任何評價,隻能去感受其中的局限性。而這部影片無疑是一部包容性很強,沒有太多局限性的影片。它不針對某一類人,某一個時代,某一種情懷。而是針對各個年齡各個層麵各個時代,向人們講述了一些深刻的內容。而編導也在細節處理的很巧妙,人物刻畫得非常真實。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的解讀,或許未必如你所願,僅僅隻是個人的一些看法。
之所以說,這是一部沒有局限性的電影,是因為,這部電影,如果細細品味,會發現其中有著太多太多的元素了。
影片開始交代了時代背景,並引發人們對戰爭的思考。
首先,這當然不是一部戰爭片。
但導演僅以幾個畫麵和一些情節帶入,便讓人們發人深思。
我生於和平年代,沒親曆過戰爭,有一些片麵的了解。在影片中讓人感同身受的是那些走上戰場的人們,他們很多人生才剛剛開始,開始真正認識這個世界。並且大部分人都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戰爭,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戰。有的因為某種狂熱信念引導,有的因為某種情懷,有的因為某種故事或榮譽,有的因為保護愛人,家園,有的因為仇恨,有的從小被洗腦,心裡暗示。人們就這樣上了戰場一去不回。縱觀人類曆史,總是伴隨戰爭,而戰爭,是沒有勝者的。人性很容易被利用引導,我曾在資料裡看過關於二戰時期高層如何煽動,洗腦,心裡暗示士兵,各種方式操控士兵。也設身處地思考過,若我處於當時的時代背景,或許我也會變得盲目,成為一個戰爭狂熱份子。或被仇恨充斥,一心想複仇。
之後本傑明便出生了。
而他生來便早衰,母親也因難產而死,父親在慌亂中把他遺棄。看到這我第一反應便開始批判:從人道主義,從道德,從愛,各個方麵。認為他冷漠無情,滅絕人性,沒有擔當。當我拋開這些從小被灌輸的概念後細細去品味。發現這一角色刻畫的相當真實,首先我對當時的時代背景不了解,那個年代也沒有那麼多道德標杆,更多是信仰和傳統約束人們。生出這樣一個孩子會不會和他的信仰衝突,會不會被視為異端。其次從人性角度看待,他從未做過父親,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而這個怪異的孩子,奪走了他最愛的人。
影片後麵交代了他對妻子的愛,對托馬斯來說,她就是他的全世界。在他的世界裡,彆人都不是不重要的,而隻有她是真實的。雖然片中一帶而過,但隻有深刻體會過才能理解。看過電影《楚門的世界》或許更好理解。平心而論,當我麵對同樣的情況,若我不夠堅強,我或許會隨妻子離去;若我夠堅強,我會在絕望和悲痛中掙紮著繼續,同時也完成妻子的遺願。片中他一直在關注本傑明,並且一直是蕭索頹唐的形象。並未再成家生彆的孩子,最後把遺產留給本傑明,我無法用對錯或任何標準評論,這一角色用了很少的篇幅但刻畫的真實生動。
這樣的一個父親,我們很難單純地從所謂的人道主義,道德,愛這些方麵去考慮,就認為,他是什麼樣的人。
而且,片中後半部也用了一個細節,通過他的自嘲引發對戰爭的思考。同時展現了他的涵養,他不是一個冷漠無情,盲目自大的人。這樣的人,他或許不是好父親,但是你不能說他就是個壞人,或者一個冷漠無情的人!而這真的很真實,現實之中,我們很多時候從網絡上,獲得一些信息,然後就開始主觀的根據我們了解到的片麵的信息,去批判或者去誇讚某個人,可我們真的了解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