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的這一場直播問答,還是相當的成功的。
然而他給出的答案,雖然說這部電影的確他這個始作俑者擁有最終解釋權,但是這玩意,根本沒有卵用。
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答案,而且電影又不是考試,哪裡有什麼標準答案?
有人說,人家李易都那麼說了,你難道比他還懂?
然後他們就會反駁說,李易是導演,但是同樣的也是電影的出品人,人家為了宣傳電影,當然是挑大家喜歡的答案來回答咯。
不過,儘管大家看待電影的角度,和理解不同,可是不妨礙大家喜歡這部電影。
其實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國內的喜歡這類的偏故事性,偏劇情向的電影的觀眾開始變得多了起來。
純粹的喜劇片,或者其他的爆米花影片,在今時今日可能能夠爆出一個不錯的票房成績,但是卻很難有太好的口碑,亦或者也很難有那麼多的討論。
而反倒是《本傑明·巴頓奇事》這樣的電影,讓觀眾有了一種可以自己解讀的趣味性,反而更受歡迎。
大眾影評網上,《本傑明·巴頓奇事》的評分也是居高不下,高達9.1的評分,超過百萬人的評分,足以證明這部電影有多受歡迎。
而對這部電影的喜歡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
有個網友發起了一個帖子:“《本傑明·巴頓奇事》有哪些細節打動了你?”
結果底下的回複非常之多。
““有些人在河邊出生長大,有些人被閃電擊中,有些人會彈鋼琴,有些人是藝術家,有些人遊泳,有些人懂得做紐扣,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亞,有些人是母親,還有些人,能夠跳舞……”電影結尾,本傑明巴頓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一個個微笑登場,就像他們在巴頓不同尋常的一生中一個個登場和謝幕一樣。
在這個以本傑明和黛西為主角的故事裡,他們是過客;在他們自己的故事裡,本傑明是過客;而對於這個星球而言,現在存在的一切生物也不過是過客而已。在雨聲和黯淡的光線裡,這些過客都閃耀著溫暖的光彩——他們或許有心或許無意,參與塑造了我們看到的本傑明巴頓,正如我們所經曆的一切塑造我們一樣。
時間無疑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本傑明巴頓的外形雖從蒼老變年輕,但內心的成長卻和常人無異,他和黛西經曆分分合合,人生的軌跡在中途重合——此前的人生是為了相遇做準備,而之後的離彆則顯超脫。
喜歡本傑明巴頓給女兒的日記中說的:
一件事無論太晚或者對於我來說太早,都不會阻攔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過程沒有時間的期限,隻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要改變或者保留原狀都無所謂,做事本不應該有所束縛,我們可以辦好這件事,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終你能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我希望你有時能駐足於這個令你感到驚歎的世界,體會你從未有過的感覺。我希望你能見到其他與你觀點不同的人們。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值得自豪的人生。如果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樣,我希望你能有勇氣重新啟程。
本傑明巴頓的通透,自然來自於他的反方向的一生。在養老院裡長大,他了解到我們終將失去所愛之人;因為外表的特殊,他了解到人的本質是孤獨的,同時也更珍惜他人的善意;經過平凡生活的磨礪,他得以體會痛苦和幸福;與所愛之人,雖有多次錯過,卻有幸在人生的中途相遇相守……
有人說,電影發明以後,人們的壽命至少延長了三倍。雖然我們無法像本傑明巴頓一樣,從反方向走過一生,但我們可以從反方向思考,珍惜生命裡經曆的人和事,在經曆痛苦和幸福後變得通透,敢於麵對自己,成為心中真正想成為的人。”
“最為打動我的是最後那一段,其實那些人,都是本傑明巴頓的一生之中的真正的良師益友,當然,還有親人和愛人。
第一個人平時就喜歡坐在河邊,對本傑明·巴頓講述了他對孤獨的理解。
第二個人被閃電擊中了七次,依舊還活著。
第三個人給本傑明·巴頓彈鋼琴聽,為他剪頭發,並且告訴本傑明·巴頓“命中注定要失去所愛的人”的道理。
第四個人是切爾西號的邁克船長,曾對自己的父親反抗,說自己不想當位船長,而是想當位藝術家!身上的紋身都是自己紋的,並說想要讓藝術與他分離,除非他死了。教會了本傑明·巴頓:“你可以像瘋狗那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是等到最後一刻到來之時,你還得平靜的放手而去。”的道理。後來本傑明·巴頓理解這段話,便與當初拋棄自己的父親和解了。
第五個人年輕時的她曾想成為第一個遊過海峽的人,可在最後的兩公裡,她還是沒堅持住,放棄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本傑明·巴頓的鼓勵,最後在自己60歲的時候挑戰成功,並且登上了電視。還被本傑明·巴頓和黛西看到了。
第六個人就是本傑明·巴頓的生父,在妻子難產死後,拋棄了本傑明·巴頓,但其實一直默默的關注著他。後來有了自己的紐扣廠,且在後麵的生意越走越好,最後與妻子合葬。
第七個人是Tizzy,見到本傑明·巴頓時就對他背誦了一段莎士比亞的台詞。
第八個人就是奎尼,她對待本傑明真的很好,就像自己親生的孩子。後來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真誠善良的對待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最後一個人就是黛西。她就是一位天生的舞者!也是本傑明的真正的摯愛。
這些人裡麵其實還少了一個,那就是本傑明的女兒卡洛琳,這些人,可以說是見證了本傑明反方向的人生的不同的節點的人,看完這裡,忍不住回想自己的人生,其實我們每個人人生之中都有那麼一些人,或者給予我們幫助,或者讓我們學會成長,亦或者無私地愛著我們。”
也有人喜歡的比較另類。
“我喜歡當女兒卡洛琳講到本傑明每晚和有夫之婦約會時,她問黛西,是否要跳過這一節。
黛西說:“我很高興有人在他的生命中溫暖過他”。
作為本傑明的愛人,她或許是最懂本傑明的人,她知道本傑明的前半生和後半生,因為反方向的人生,讓他一直都無法像常人一般,所以,她說,很高興有人在他生命中溫暖過他,因為,很多我們普通人搓手可得的事情,可是對於本傑明而言,卻是奢望。
我們的童年,可以和其他的玩伴一起玩耍,可以去學校裡麵念書,可以享受父母的溺愛,可是這些對於本傑明而言,卻都隻是奢望,儘管奎尼收養了他,可是他身邊卻一直都是一群即將步入人生終點的老人。
所以黛西才是最心疼本傑明的人。
因為本傑明的人生之中,曾經溫暖過他的人,真的太少,太少了!”
“總體上還是更喜歡本傑明在前期的片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