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兒子對於外婆也從一開始的討厭嘲笑,到慢慢理解,再到感受到外婆的溫暖,最後不願與外婆分離。李易導演對於小孩的心理和情感都把握得相當準確,但是難得的也是,電影幾乎沒有覬覦低俗的煽情手段來打動觀眾。
當然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來看,這要歸功於外婆的不會說話,這樣所有的情感表達落在了一個小孩的身上,而一個小孩不可能用語言去準確全麵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便隻能借助情節和情景的設置。
於是故事就像一組組的序列,每組情節就是導演精心布置的序列,它們在抒情的影像風格下,有條不紊地依次排列起來。直到最後,這些序列已經積累了足夠多,在離彆的號召下,在音樂的催動下,它們猛然爆發,激發觀眾的眼淚。
當然,雖然通俗甚至庸俗,這依然是一部很能打動觀眾的電影,因為它牽動著我們的回憶。
不僅是它的故事所涉及的親情是我們無法抗拒的,更在於影片中呈現的社會形態正是我們所熟悉和經曆過的。
如果將之稱之為策略,那麼這便是導演打出了一張“集體記憶”的牌,它的目標受眾也是處於社會轉型期的這一代人。在這一代人的兒時的記憶中,他們或多或少都被帶到過農村去生活,幾日或者幾周。農村,在這一代人的記憶中,屋內是昏暗的燈光和叫不出名的臭蟲,屋外總是有一位啞巴或者聾子,一條狗,幾頭牛羊,貨物不全的小賣部
這些是他們共同的回憶。更重要的是,在這一代人的成長過程中,由於父母工作或者離異等各種原因,他們也有一段被外婆或奶奶照顧的日子。而電影往往是帶著魔力的,當熒幕上呈現出這些景象,這些事件時,他們的記憶也就馬上被拉回了從前,電影告訴觀眾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故事,電影更帶動著觀眾去聯想他們各自的兒時歲月和各自那位意義重大的老人,在往事不斷浮現之後,情感隨之便開始泛濫,而我們所有的觀影情緒需要一個合理的出口,於是到了最後離彆時,在動人的背景音樂中,我們為小男孩與外婆的故事所感動,我們更被自己的故事而打動。.
為什麼說我們不是被電影裡麵的故事而打動,而是被我們自己的故事而打動?就是如此了。
這部電影,不像忠犬八公的故事裡麵的八公,它的忠誠,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令人感動。但是它是特殊的,八公隻有那一隻。
我們之所以感動,也並非我們養過寵物或者其他,我們之所以感動就是因為電影的劇情,用了大半個小時來煽情,讓你不得不感動。
也不像人工智能那樣,千年的守候隻為了尋找母愛,我們之所以被感動,是因為,他渴求了千年的母愛,我們錯手可得,這份堅持,這份濡慕之情實在難得。
也不像交易短片裡麵的那個小女孩那樣令人潸然淚下,因為她懂事的讓人心疼。
外婆的家可以說這部電影裡麵的小男孩,他其實一點都不特彆,恰似我們很多人兒時的印象,每個人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曾經的自己,他和外婆的情感互動也並不多,可是正如我們自己一般。
這部電影更像是一把鑰匙,一把打開我們心裡鎖著的關於外婆,奶奶的記憶的鎖的鑰匙。
於是,當記憶的大門敞開,那麼剩下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在觀看電影,我們在品評他人的故事的同時,也把我們自己的故事重新讀取,於是陷入回憶之中難以自拔的我們,自然而然地會為自己曾經經曆過的那刻骨銘心的故事而潸然淚下。
反過來,其實之所以我們很多人從這部電影裡麵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和大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電影裡麵的小武說不想去外婆家時,她直接動了拳腳。帶給外婆的是根本用不到的營養品,對小武的評價是:“他喜歡獨處,所以不麻煩”。
一係列言行舉止都能看出他是一個長期缺少親情、情感壓抑、被忽略長大的孩子。這似乎,也為後續中小武和外婆相處時的矛盾與不明事理做出了合理解釋。
沒有感受過愛的孩子,又哪裡懂得去愛人呢。
有一種愛,它總是樸實無華的。它不出聲,不張揚,一舉一動便是人世間最溫情的話語。讓看遍人生百態的你,有勇氣去麵對內心深處的赤誠,讓你得到了“救贖”學會了寬恕。
這種愛,就如同電影所展現的沒有令人震撼的畫麵效果,卻是細致入微的暖人心脾一般。
所以電影畫麵色彩相較於流行影片很淡,冷暖色調相接的搭配卻顯得格外溫暖乾淨,也如同外婆的那一份簡單的愛一般,不摻雜任何的其他雜質。
無論是蜿蜒的山間小道、樸素的小屋、暖黃色的莊稼地還是性格迥異的人物角色,都帶給我們一種十分舒服的感覺。
與電影所想要詮釋的真正道理很匹配,淡淡的顏色正是親人間不需要太多掩飾的愛與包容,同時也像極了影片中外婆的形象:平淡如水的外表下藏著一顆寬容善愛的心。
這場包容愛與“救贖”的盛宴,自然會讓很多人感同身受。喚起內心深處對親情重視的同時也在想:要對身邊的人多一份包容和耐心,時間的推延足以暖化人心。讓隔閡化為相互的擁抱,用真情讓愛回家吧。”
冬至快樂!
本章完
39314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