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一說一,中海國際電影節的這幾年的策略雖然的確讓很多國內的電影人頗有微詞,但是效果還是有一些的。
比如其中就有幾部不錯的外語片,雖然都是小國家的,小成本小眾電影但是的確算的上是不錯的片子了。
李易雖然不是評委,但是他對這些外語片倒是也頗感興趣,所以這段時間也一直都在不停地觀影。
當然,良莠不齊是肯定的,但是的確也有不錯的影片。
這天李易被慕晴拉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曙光·罪惡》的電影!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連環殺人犯,突然自首。
然後開始交代自己的殺人原因。
故事並不複雜,因為有著不幸的童年,所以,她一直都很孤獨,她沒有朋友,沒有玩伴。
家裡的父母不喜歡她,父親酗酒,母親嗑藥,她的出生對於他們而言都是意外。
終於她逃離了這個無法帶給她任何其他色彩的家。
流落街頭,可是她依然孤獨,依然感受不到任何的溫暖。
她依舊是孤獨的。
一個拾荒的老人同情她,憐憫她,偶爾會給她帶來吃的。
儘管她依然冷漠,孤獨。
可是拾荒老人依然還是帶給了她一抹溫暖。
但是那一天,拾荒老人給她留下吃的東西之後,拾荒老人死了!
就死在她的麵前不遠的地方。
她被車撞了,她跑過去,大聲地呼喊著救救她,可是冷漠的人們,卻隻是駐足圍觀,指指點點。
救護車來了,可是拾荒老人卻死了。
她唯一的一縷曙光,破滅了。
她記住了當時在場的每一個人,然後開始了複仇......
電影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劇情也並不新鮮。
可是難得的是,這部電影完整的講述了一個故事。
其實有時候,電影的故事真的不需要太曲折離奇,隻需要認認真真地,講故事就好了。
這部電影在電影節上,並不算多出彩,但是卻也比較難得。
其實李易一直搞不懂的是,很多獨立電影人,他們往往拍出來的電影,千奇百怪,可是偏偏卻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就是講一個故事。
講一個讓大家都看的懂的故事。
而有意思的是,這屆的電影節,出現的電影,有好幾部竟然都是講述關於不幸的童年,孤獨的童年之類的故事。
不幸的童年導致,不幸的人生,孤獨的童年,導致悲哀的一生,等等,等等。
說實話,這種電影看多了,心情肯定不會太美好。
這也是很多時候,文藝電影的通病吧,因為總是喜歡揭露某種陰暗麵,這類的電影看多了,心情能好就有鬼了。
這和李易拍的催淚影片,是兩碼事。
催淚電影,催動的是情感,雖然會讓人感動,但是卻不會讓人鬱悶。
「你說,這種題材的電影,為什麼沒有人嘗試拍的歡快一點呢?」慕晴突然問道。
這幾天她也被這些電影致鬱了。
李易笑了,把孤獨拍的歡快,有這樣的電影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的確縱觀電影曆史,都很少很少有這樣的電影。
一方麵是因為,真的很難拍。
畢竟,凡事都需要遵循基本邏輯,不幸的童年,導致的自然是不幸的一生,難道不幸的童年還能讓人生快樂起來?
所以,想要把這種類型的故事,拍出歡快的氛圍來,那麼顯然必須要有一個特彆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李易有,但是這樣的故事,真的很罕見。
另外一方麵,商業電影導演,不會去拍這樣的電影,畢竟,太壓抑了,至於反其道而行之,太冒險了,沒有一個精彩的故事,精彩的劇本,他們肯定不會拍的。
而獨立電影人,顯然更喜歡撕裂傷口給人看,喜歡挖掘陰暗麵給人看,畢竟,獎項也好,評委也罷,顯然也更加喜歡悲劇。
李易這幾天看電影多了,記憶起來的電影,也不止一部,其中有一部是島國的電影,倒是和電影節上的這些類型的電影有些相似。
老實說,李易不太喜歡,畢竟,太喪了!
而另外一部電影是法國電影,一部非常特彆,非常有意思的電影。
但是卻非常歡快的電影。
兩部電影相似的點在於,童年都不幸福,而法國電影的女主角更甚,父親甚至都不抱抱她,她唯一的朋友小魚抑鬱到要自殺,她還不能上學,沒有玩伴,隻能以幻想出來的怪物作伴,而陪她蕩秋千的隻是一隻玩具熊而已。但是她們的區彆在於對待弱者的態度,島國那部電影裡麵,女主角被人嫌棄的第一步是由於她嫌棄、嫉恨病怏怏的妹妹,因為妹妹得到了父母的更多關愛,而另外一邊法國電影裡麵的女主角的童年更不幸,卻沒有因此變得惡毒敵意的對待他人,相反倒是懷著一腔熱忱去幫助他人。
兩人的出發點不同,得到的回報自然也不同,種下了嫌棄,也收獲到了嫌棄,散播了關愛,而關愛也向她湧來。
事實上,這類的電影,很容易被人說是心靈雞湯,而且有毒。
但是實際上,這部電影,之所以讓李易喜歡,卻也是因為,雖然電影是在講述孤獨的女孩,如何拯救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