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純樸的百姓視角,雖然過著拮據的生活卻並沒有消沉,而是想儘辦法讓日子變好。人可以貧窮,可以忍受痛苦,但不能向他們屈服。”
“貧困窮苦人家出來的孩子,也會著天堂一樣的幸福。”
“電影很簡單,但是好就好在,它夠單純,單純的故事,單純的人物,但也許就是這份單純才打動了如今變得不單純的觀眾,但如今不單純的觀眾依然單純的喜歡單純的美好,所以我們喜歡這份小鞋子帶給我們的單純與美好。
喜歡哥哥拚命跑賽為了給妹妹得一雙鞋,喜歡生病的母親還不忘讓疲憊的父親喝上一杯茶,喜歡富人爺爺給認真工作的父親不菲的工資,喜歡妹妹把心愛的鞋讓給另一個小女孩,喜歡一個貧窮的小女孩撿到漂亮的筆卻物歸原主,喜歡得到工資全部花費給家人卻忘記給自己買摩托車的父親。
喜歡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世界仍然是美好的。”
這些評論都說來自第一批觀影者!
當然了,因為人數畢竟比較少,所以,一直到電影在國內進行了首場專場點映之後,評論才漸漸增加。
事實上,李易的電影,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真正的是不需要去區分是什麼語種,什麼地方。
而有意思的是,《小鞋子》在國內的反響非常的不錯,很多人根本沒有那種隔離感。
“《小鞋子》儘管是一部以伊朗社會為背景的電影,但是內核卻是世界大同的。
看過許多描寫貧窮的電影,沒有一部像這樣的敘事故事平緩。其實這類的故事放在現在已是爛大街的劇本了,但電影裡運用小孩的視角代入貧窮世界是鮮少的。
對於理想化,孩子仿佛比大人要更加強烈。
與富對比的話,底層階級已是一個渺小的存在,小孩的身體會比渺小更加渺小。
電影中的構圖就是如此,導演在展現伊朗底層環境的同時,運用破爛牆壁的線條將阿裡和妹妹擠壓進去。
兩個孩子不斷地出現在這種擠壓封閉構圖中,不僅展現了貧窮的環境,同樣展現孩子的弱小。而到了富人區的時候,導演更喜歡用比窮人區更大的全景展現富人區的寬閣。
與富的對比不僅在“大”上麵運用巧妙,在顏色上也有表達。在主人公生活的環境,除了其他孩子上鞋子上的顏色,我們基本看不到其它鮮豔的顏色。
而在富人區不同,富人區從顏色上看就比窮人區光鮮很多。尤其是綠色用到最多。在窮人區,連一處植物都看不到。在富人區,綠色的植物都可以將主人公包圍起來。在充滿綠色的富人區中,生命力顯得更加活躍。影片是很直觀地把這種對比給觀眾,一種視覺信息就傳到觀眾的腦子裡。
窮人的生活表現得更加曲折。在電影開場主人公乾著一如既往的生活瑣事。偏偏就出了一個事件了引出來了接下去的一係列很煩的事。
在電影多次出現水溝,水溝裡的臟水也隱喻著窮人生活環境的肮臟。在後麵妹妹在奔跑的時候,鞋子也正好掉進了水溝裡。水溝就作為了環境和戲劇點的雙重表現。此外這個戲劇點的伏筆在爸爸和主人公到達富人區賺錢完後回家也有表現。在找到工作的家庭之前,爸爸就兩次對著自行車查看和維修,觀眾心裡可能有一種暗示,自行車會壞。果不其然,就在他們對以後的生活計劃的時候,他們的理想化生活遭到了一個打擊,自行車就是一個導演早已埋伏好的打擊點,窮人的生活確實會有更多的不堪與波折。
孩子眼中理想化的世界會實現嗎?影片不在於對窮富的碰撞,而在小孩的視角看世界。當他們看到更弱小的盲人家庭時會選擇幫助性的離開,即使小鞋子原本是屬於他們的物品。爸爸也沒有因為茶水無糖去偷用宗教使用的糖。主人公不會在乎第一名所得的勝名,而是對獎品的流失感到傷心。這就是孩子眼中無比單純的世界。而阿裡這份懂事卻將他的身份產生了轉變。帶著一種成人語氣,去教導妹妹。但這部電影的結尾也與孩子的純真形成正比,最後爸爸買了新鞋,這部小孩的成人童話也就此結束。
有意思的是,電影並沒有去醜化富人,而是很平鋪直敘,其中有好的,有壞的,這才是真實的,電影並沒有給人一種把兩個階級完全對立的意思。
《小鞋子》中的雇主是真的慷慨地給了窮人豐厚的報酬。
最初的時候,看到他們被一次又一次拒絕,驅趕,竊以為,會展現一種,厄運專找苦命人的意思,但是結果並沒有,而是很真實地展現出來,窮人裡麵都是好人嗎?未必,富人裡麵都是壞人?當然也不是!
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而不是為了衝突而衝突。
《小鞋子》中窮人與窮人不會產生利益的碰撞,大家還會互相幫助。窮人與富人間的隔閡也由小孩間的玩鬨所打破。
同時電影展現出來的是一種對於親情的愛護與單純的善良,我們為之動容,為之感動。因為我們的內心裡永遠住著一個孩童,他是我們被殘酷社會暴擊之後唯一的避風港。隻有回到那裡,我們才能感受平靜,回味溫暖。”
當然,因為電影是伊朗社會背景,所以,可以說對於很多對這個國家完全陌生的人來說,是很有意思的一種感覺。
“說實話,對於伊朗這個國家,一直感覺都是神秘,或者充滿各種社會問題的落後的國家,但是這部電影卻讓人感覺,完全不同。
或許是電影本身是由咱們華人大導演李易執導的,所以,感覺裡麵很多東西,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難理解。
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想來這一點,國內很多人都知道。
電影裡麵通過開篇時阿裡做的事情,展現出來,其實也就辦了幾件事:去修鞋店拿妹妹莎拉的鞋子,買餅,買蔬菜。跟一群大人一樣的排隊,熟練認真的折疊饢餅,跟便利店的老板賒賬。這些事情都應該是大人去做的,但是對於阿裡,卻過早的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後麵,不把鞋子的事情告訴家裡,雖然電影表麵上是阿裡一直強調,如果讓爸爸知道,會被打,但是實際上,卻又通過一幕幕,讓我們知道,其實阿裡並不是因為害怕被責怪,而是他知道,爸爸和媽媽為了這個家,為了維持這個家庭的生計,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他不願意給家裡增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