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蘇彪的描述,文瀾滄才明白,學生們突然學習熱情高漲,並非他教學有方,實則是初六巧妙策劃的功勞。
文瀾滄好奇道:“初六,你是如何想到這個辦法的?”
初六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道:“農忙時,奶奶說誰能鏟到三筐豬草,中午就給一個煮雞蛋。家中的小孩聽了,一個個都跟小老虎似的,爭著搶著鏟豬草······學生就是從這個例子上悟出來的道理······”
文瀾滄聽後隻是輕輕點頭,並沒在這個問題上糾葛,而是問初六道:“你讀了《詩詞格律詳解》,可有嘗試作詩?”
初六聽後局促道:“不過是胡亂塗鴉幾句,都是打油詩,上不了台麵。”
文瀾滄沉思片刻,緩緩開口:“今日恰逢元宵,你以此為題,作一首五言絕句試試。”
初六頭疼了。
有超強記憶加持,他學習起來確實事半功倍。
但詩詞創作講求意境與韻律,單憑記憶與勤奮還不夠,需要天賦與靈感。
他本就不是天才,上輩子能考上大學,靠的是勤學苦練。
如今他儘管笨鳥先飛,但作詩對他來說還是很難。
也罷,醜媳婦總歸要見公婆,就來首打油詩吧。
初六醞釀良久,緩緩道:“元宵明月圓,師生共言歡。教誨深情厚,真心永掛牽。”
“此詩······尚可。”
文瀾滄本想犀利點評,轉念間又改變主意。
對初學作詩的孩童,這已經很不錯了,要求太高,會影響他的成長。
“這本《韻府群玉》你拿去看,複學記得還我。作詩猶如細水,需循序漸進,切忌急功近利。先培養詩興,待心中詩意盎然,自然能成就佳作。”
“多謝夫子!”
“你們先吃點零食,我去給你們煮元宵。”
都說君子遠庖廚,但對文瀾滄來說,就是奢侈。
家道落魄,靠教書度日,他不學著煮飯,難道要餓死?
文瀾滄出去後,蘇彪急不可耐道:“初六,講個故事。”
“我也要聽。”
蘇威放下零食,眼神中閃爍著期待。
對他們來說,作詩是毛毛雨,能講故事才是真有本事。
初六講了個狼外婆的故事,聽得二人驚呼連連,完全沉浸在童話世界中。
吃過元宵,三人告辭。
文瀾滄送出門,看著三個小小的身影漸行漸遠,不由思緒萬千。
······
回家後,初六除了埋頭苦讀,寫東西外,主要就是考慮如何為家中增收。
他雖讀書了,但花費是蘇家墊付。
開春複學後,一切花費就該家裡出了。
置辦書本紙墨都需要錢,家裡也有很多花錢的地方。
如果不有點積累,碰上個災荒年,活都活不下去。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初六終於捋清楚今年的創收計劃,那便是擴大養殖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