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儒當然是有水平的,董卓有今,他有很大的功勞。鴆殺少帝、何太後,結好黨人穩定局勢,西遷長安以避諸侯鋒芒。王允施連環計,李儒言送貂蟬與呂布,董卓沒乾。要是同意了,未必那麼早死。
要他看破了連環計,那倒未必。隻不過他知道呂布的重要,貂蟬隻是一個漂亮女子,孰輕孰重不言自明。何況他還知道,貂蟬是王允送的。心有防備,故而諫言獻策,董卓不納,他也沒眨
所以現在董卓話中之意,他把握的很明白。
這也是兩百五十裡路程之中,他早就想到的,所以現在他沒有猶豫,很直接的開口話。
“相國,張楊必定假意相投,然我等不能坐視。王賊若取雁門,則長安危矣。若取並州下河東,一鼓作氣兵進三輔,其兵精善戰,亦有大將領軍,況王言武勇更甚呂布,若其親領大軍來攻,長安定然難擋。然我等形勢亦不安穩,長安必有大軍鎮壓以不生亂,無能掉兵阻擋王言。”
了一下問題的嚴重性,看著董卓不耐煩的樣子,李儒起了解決辦法,“河內有張楊,雁門空虛,相國可命張楊死守雁門關,不與王言可乘之機。同時亦可牽製王言,迫其分兵防守,不敢全力攻並州。
並州方麵,相國可下詔涼州,加恩馬騰、韓遂,使其二人出兵相抗,合擊王言。如此四家相爭,互損生力,相國再遣兩萬兵馬,驅白波賊北上,我自固守,坐看虎鬥,尋機可收漁利啊。”
張楊在河內,唯有讓出雁門關的防守,才能讓張楊出兵當保鏢。若是他們出兵,自守雁門關,那張楊倚仗壺關自守,跟張楊就沒什麼關係了。而現在放開雁門關,可以給張楊一片更大的地方。這種擴張,張楊必然不會放棄,而他自己壯大了,跟袁紹也必然生嫌隙。
張楊之所以迫切的來信投靠,是因為據守壺關並不足夠,若是王言占據雁門,兵進司隸,繞過長安一路直打河內,他就危險了。就算他認了袁紹做大哥,北邊還有王言呢,袁紹敢分兵,王言就敢南下,所以張楊根本沒有辦法。
王言圖並州,關聯的可不僅僅是並州一地,而是繞著太行山畫個老大的圈,這一圈的人都在裡麵呢,牽一發動全身。
他們對王言的攻擊沒有底,但對張楊還是有把握的。
董卓眯縫著眼,思考了一會兒,哈哈大笑:“就依賢婿之謀,令胡軫領兵兩萬,開春拔營。下詔加恩之事,便由汝操持,速速發詔。時不待我,王言兵強,恐生變故。”
“是。”
“去吧,近來新納愛姬,喜愛不已,無要緊事勿來擾我。”
“是,相國,儒告退。”李儒拱了拱手,恭敬的退下,未在郿塢多做停留,啟程往長安去。
董卓煩躁的揉了揉腰子,原來是因王允獻貂蟬,近日夜夜笙歌,相國大人年歲已長有雞無力,再不負當年任俠之時。心燥煩悶之下,隨口便砍了辛苦燒火的流民……
李儒與董卓商議的,並沒有出乎王言的預料。這是充分的利用條件,有足夠的智慧,想明白敵我之彆,自然會做出這種應對,對於能人輩出的三國來,這就是一種必然。
至於冀州袁紹那裡,無須多言,一旦發現幽州空虛,必然北上。所以這又牽扯了王言的兵力,使他不敢全心全意的重兵攻打冀州。張楊、馬騰、韓遂,再加上一個白波軍,也不是泛泛之輩,雖然因為距離限製,無能興大軍,但合兵一處也是十餘萬,即便張、馬、韓、白波四方內鬥,未必全力以赴,也足夠鉗製王言。
何況他們還派了兩萬兵馬,如果王言疏忽,不定董卓就占便宜了。如此,並州的局勢可以預見的麻煩混亂起來。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董卓,還是李儒,他們都是直呼‘王言’,而沒有什麼‘王賊’。王大將軍並不清楚這些,如果知道的話應該有幾分欣慰。
董卓乃公認的反賊,對他這個公認的反賊,沒什麼瞧不起的,更不好意思罵‘王賊’。甚至真的起來,或許董卓還羨慕王言呢。
畢竟王言雄踞北方,那是實實在在的土皇帝。戮殺豪族,那是毫不手軟,範陽盧氏都弄死了一多半的人。而範陽盧氏是最幸閱,其他的如皇族劉氏,雖然沒落,但也是皇族身份,為惡者不少,劉備那一支弄死了一半,其他的幾乎就剩下個彆的一些人。遒縣祖氏、範陽酈氏等等亂七八糟的豪強,全都屠了一個遍。
要讓董卓殺一家一姓,他肯定有這個膽子,畢竟他靠著的袁氏都被他殺了大半主力。其他的豪強之家,他也殺了不少,不殺哪有錢糧養兵。但要像王言那麼殺,給他八個膽子他也不敢乾。要不然他怎麼會有心思留著劉協,沒事兒跟一幫朝臣扯皮,都殺了就是。
範陽盧氏便是盧植的家族,隋唐時五姓七望,範陽盧占一家。
盧植先前反對董卓廢立之事,若非群臣求情,當堂便被砍了。後來跑路的時候,董卓還暗中派人追殺。盧植回到幽州的時候,還是劉虞掌權,他跑到了上古躲起來。後來王言南下,派兵進幽州,他就跑到了薊縣給劉虞出謀。
但是幽州文武太廢,軍隊鬥誌不高,之前做了許多謀劃,一場像樣的仗都沒打起來就被王言喊話招降了。盧植身體本就不怎麼好,因為幽州的事多操勞了一些,所以早死了一年。王言去的時候,盧植都被盧氏子弟帶回範陽安葬了。
第(1/3)頁
第(2/3)頁
他們家當然也有很多田地,當然也有很多人做惡。盧植死了,隻是土穴薄葬,棺木都沒用,隻一身單衣。至唐太宗時,還配享孔廟。
他的道德水準高,不代表家族子弟都高。而且另一方麵來講,董卓暗盜帝陵,這事兒可是傳的很廣,可能老曹的榜樣就是董卓,且民間早有盜墓之事,盧植未必沒有這方麵的想法。
當然這是實在的惡意揣測,或許盧植就是看明白了也未可知。
不管如何講,人都死了,王言也沒見著。對於盧氏的處理,他也沒有特彆指示,就是正常辦。按照當地百姓、佃戶、家奴的口碑裁量,有毛病的就勞逸,一年凍惡而死,毛病輕的也勞逸,保證活著乾上幾年,沒毛病的直接遷走,重新分地,老老實實的種地,再充當學堂高年級教師,不能讓他們的怨氣影響幼苗,又不能浪費了有學問的人。
細算起來,雖然王大將軍沒有領兵打幾回仗,但是在他的指揮下,光是現在幽、遼兩地,被他弄死的豪族、富戶、地主都有上萬人了。烏桓、鮮卑、夫餘、高句麗更不用,一邊打殺,一邊蠶食,一將功成萬骨枯,王霸基業枯的何止萬骨……
這世界從不以饒意誌轉移,曹操仍舊如原本那般,大敗黑山軍,收攏諸多殘兵壯大己身,同時暗戳戳的挖墳掘墓。因為他一直沒有同袁紹鬨僵,得冀州之後又去信聯絡,所以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算是有了自己的一個地盤。
沒有按照原本的曆史去公孫瓚手下做平原國相的劉備,依附於徐州陶謙,改變的走向肯定不會改回去,公孫瓚的白骨現在已經初步的掛了瓷,什麼都晚了。
劉備比較受陶謙重視,先前諸侯討董,他也是見識到了劉關張三兄弟能耐的,又同劉備接觸,觀其言聽其言,認為劉備乃世之英雄,必有大作為。
不過現在不是陶謙拍馬屁拍腳後跟上,招來老曹興兵打擊的時候,他的身體雖然虛弱,但還沒到不利索的地步,所以隻是欣賞、倚重,還沒送徐州。
劉備雖然迷茫,不知道哪裡去,不知道如何起家。但對於陶謙的信重,他很高興,所以給陶謙辦事兒也比較用心。他三兄弟一起,領三千兵馬,隻幾個月的時間,硬是清掃了一遍徐州,將一些大規模的反叛勢力都打沒了。並且自己收編了五千人馬,駐紮沛,每日領軍鍛煉兩個時辰。
divid="gc1"css="gntent1"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糧食損耗一部分有陶謙支應,畢竟劉備現在是他的手下,那些兵馬也算是他的兵,加上劉備掃了一遍徐州,一定程度上,繁榮了徐州,給一些糧草也不計較。另一部分,則是有麋竺以及其他的幾個徐州家族出錢供應。
陶謙身體不好,子嗣無能擔當大任,掌控大局,劉備能文能武,現在徐州豪族已經開始下注了。就等著陶謙沒了,換個老大上來,應付當今紛亂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