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那不是道士要練的東西嗎?怎麼?學子也要練嗎?”
“這上學還要學武術嗎?那不是武狀元要學的嗎?”
“可不隻有武狀元要學,就現在也有君子六藝,就算是讀書人也是要鍛煉身體的。”
“讀書人也要。鍛煉身體嗎?那老張家的兒子,咋一天兩天弱唧唧的,感覺我推一下,現在都能倒那兒似的。”
“……”
百姓們對於這個視頻討論倒不是很熱烈,光幕上畫麵一轉,就換到了下一個視頻。
……
【#明朝藩王祖訓#】
【今天咱們來講一講,明朝的宗親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最後那樣的百萬之眾。】
【提起這個就不得不講一下,朱元璋給藩王定下的祖訓。
朱元璋雖然強調藩王的重要地位,賦予藩王一定的軍事權力和領地,期望他們能鎮守邊疆,鞏固朱家王朝的統治,規定藩王可擁有自己的軍隊和屬官,在其封地裡有一定的自主權。
但同時,對藩王的行為也有一些限製和規範,比如藩王不得擅自離開封地、不得乾預地方行政事務等,以防止藩王權力過度膨脹而威脅中央政權。
朱元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利用藩王的力量維護統治,又能保持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製。】
【從上麵這些內容來看,很明顯,朱元璋分封藩王是希望藩王鎮守疆土,拱衛中央,穩定地方。以此來加強中央對於地方的一係列控製。】
【不過,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後,因為他自己就是以藩王之身得到皇位的,所以對於藩王也更加警惕,為了防止其他藩王效仿自己奪權,朱棣采取了一係列限製藩王行動的措施。】
【一、解除塞王軍權:朱棣以寧王朱權為例,強行將其從內蒙古遷至南昌,並收歸其軍隊與舊土。其他塞王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他們失去了軍權,並被遷往其他地方,甚至有些藩王被貶為庶民。
二、實施藩禁政策:朱棣規定藩王之間不能互相見麵,否則將被告發。此外,宗藩不能乾預軍事和政事,否則將麵臨嚴厲的懲罰。
三、限製藩王活動範圍:未經皇帝允許,藩王不能離開自己封地所在的城池。
四、限製藩王私募士兵:朱棣對每個王府規定了一定數量的護衛,超過數量就要受罰。
五、禁止藩王及其後代從事生產生活和為官:他們隻能定期領取朝廷俸祿和地方賦稅。
六、朝廷任命藩王屬地官員:朱棣通過此舉,既管理了藩王封地,還能密切監視藩王勢力。
總體來說,朱棣通過這些調整,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降低了藩王對皇權的潛在威脅。】
【但朱棣此舉,無疑是將所有藩王都圈養起來,隻是這樣一個兩個可不顯什麼,但隨著明朝宗親越來越能生,越來越能生,越來越能生……
再加上朱元璋定下的政策,哪怕是明朝最低的宗親都有一個奉國中尉爵位,也要享朝廷的俸祿。
有朝廷幫忙養著,自己不用辦事就能拿俸祿,那這些被朝廷圈養起來的宗親,沒事乾就生孩子,生,可勁兒生,使勁生!
抱著這樣的想法,明朝宗親走上了一條生孩子一去不複返之路。
明朝皇帝也的確養他們到明朝亡國,據說到明末時期,明朝宗室人數已達百萬之數。
這也就是後世人所說的養豬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