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天色遲暮。
袁紹呆坐在官渡大營中。
營外充斥著喊殺聲。
兗州軍正發起最強猛的攻勢,同時不斷往營地內射箭,連箭杆上都刻著招降的字跡:投降不殺,既往不咎!
人心浮動,斷糧,歸路的渡口也被切斷。
越耽擱下去越被動,早投降還有活路。
攻營的曹軍,齊聲呼喊招降,聲音不斷湧入袁軍大營。
這種時候,還有多少人會為了他袁紹,死戰到底,不惜性命!
袁紹臉色蒼白,雙拳緊握。
他不服氣,不服!
部眾為什麼要叛他?!
他沒想到久經戰陣的宿將淳於瓊,重兵布防,竟然在短短時間裡,被曹操擊潰。
接到烏巢被攻占的消息時,袁紹並沒死心,馬上傳訊,重新布防了黎陽。
冀州的留守部眾,抽調兵力,全力嚴防黎陽被襲。
卻不知正好中計。
曹操命令趙雲轉攻渡口,用兵就像腦筋急轉彎,袁紹沒轉過來。
他接連被曹操意料之外的攻勢,打懵了,感覺曹操在耍賴。
這打破了袁紹對軍事的理解。
他在治政能力上,軍事能力上,確實不如曹操。
但他對官渡之戰的部署,其實沒有大問題,一開始就決定用兵力優勢,逼曹操打大會戰。
問題是弓弩之利,挖掘地道,強攻猛打的正麵碰撞,都沒占到上風。
在曹操選擇的官渡戰場上,繼續打。
袁軍的三板斧用完,開始較量軍事實力,用兵方略,形勢就急轉直下。
麹義也不是曹操的對手。
其實在數日前,張郃勸過袁紹,讓他全力防備烏巢。
但袁紹沒聽。
他是那種平時猶豫不決,可關鍵時刻,最相信的始終是自己的人。
他想反過來利用形勢,曹操去打烏巢,他就去打曹軍大營,全力攻破其主營地。
然而淳於瓊一晚都沒守住,就敗了。
逃回來的潰兵說,曹軍天兵神降,轉眼就將淳於瓊生擒,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他們所有的防務,就此被打亂。
袁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拒絕了張郃的提議,導致其生出離意。
他和高覽,為什麼會輕易投降。
這就敗了嗎……袁紹緊握的雙手,因用力過猛而發白。
就這麼輸掉官渡,輸掉了兗州和冀州的對壘。
輸掉了曹操和他袁紹間的交鋒。
回頭看向榻上臉色蒼白,呼吸細弱的長子袁譚。袁紹胸膛起伏,血氣逆行,嘴角溢血。
營地外,喊殺聲愈盛。
————
張郃與高覽,並肩策騎,帶領他們麾下的部眾,來到烏巢城外。
降曹不是臨時起意,曹營早有兵馬來策反過。
但當時被兩人拒絕了。
到官渡之戰,冀州軍越來越不利,張郃屢次進言,袁紹不納。
其投降的念頭,才像是種子發芽般,變得茁壯起來。
當得知烏巢被占,渡口重歸曹軍掌握,糧備已失。
袁紹帶領兵馬反撲,除了增加消耗,一無所獲。
張郃,高覽便決定降曹。
興平元年的一月,寒風拂麵。
烏巢城門大開,曹操親自出迎,迎高覽,張郃的獻降。
這兩人降的好,可為表率。
他們的投降,會讓失敗的恐懼,在袁軍大營中決堤般不可阻擋,持續擴散。
袁軍完了。
張郃,高覽的歸降,不僅代表他們兩人。
還代表他們背後各自歸屬的利益,代表著冀州此時願意歸降兗州的士族集團。
袁紹在官渡聚集的主力兵馬,近十五萬大軍。
高覽,張郃帶來超過七萬人,正好一半。
曆史上的曹操,在官渡的受降時,做了兩件事,一個英明,一個殘暴。
因為殘暴和任性的舉措,損失很大,讓本來歸降他的冀州士族,又紛紛反叛,回頭再次支持袁紹,從而延緩了北方的統一。
他所做殘暴的事情,就是坑殺了張郃,高覽帶來的大部分降卒,多達數萬人。
其中一個原因,是曹操對袁紹的忌憚,怕這些人反複。
憑袁紹的聲望,並非沒有可能再聚攏這些人,重歸其麾下。
如果這數萬兵馬,投過來是權宜之計,曹操就反受其害。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糧備的限製。
養活這多出來的數萬降軍,會很吃力。
但現在,曹操留下了烏巢的大批糧草,沒像曆史上一樣燒掉。
而兗州的強大,亦足可容納這數萬降卒。
也是因為自身的強大,曹操並不擔心這些人再反複。
這一戰,會讓天下人看清他曹操的霸主身份。
隻有跟著他,才有前途。
回到袁紹身邊,再打還得輸,那就是找死了。
曹操親自出迎,也讓高覽,張郃鬆了口氣,當即跪伏宣誓投效。
他們對袁紹保留的情麵,是沒抓他一起來獻降。
曹操的大軍,遂離營平推,來到冀州軍的官渡大營外。
一月十四日的下午,天陰。
冀州軍營大開,曹操一身黑色鑲紅紋的衣袍,單手壓在腰間的承影劍握柄處,策馬進入軍營受降。
這意味著,他已取得了官渡之戰主戰場的勝利。
曹操進入中軍大營。
其內一片淩亂。
袁紹跑了,帶著兒子袁譚,在親軍護持下跑了。
他所在的大營內,留下許多東西,包括一些密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