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稱王,不稱帝,是有更大的野心,想一統十三州後再稱帝!”
周瑜俊逸的臉上,眉梢微蹙:
“不過,他稱王怕是不會那麼容易。
曹孟德多次打壓士族。他想稱王,士族那邊必是潛流暗湧,說不定會有動作。”
“那些士族…敢嗎?”孫策問。
“不要小瞧了士族,否則會吃大虧。”
荊州。
劉表形容枯槁,在隨侍攙扶下,走下臥榻,也在往北眺望。
還有劉備,帶著老二,老三,同樣在矚目北方。
“曹孟德都立國了……”劉備低歎道。
————
“夫君登城了。”
妻妾們小聲議論,縮在袖子裡的手,都有些緊張的攥了起來。
曹操稱王立國,天下人會是什麼反應?
畢竟漢已經統一中原大地數百年。
此前曾有過王莽建立新朝,還有袁術玩笑似的立國,但都沒有好結果。
所有人都在等著看曹操立國,天下人會做出什麼反應?
驕陽從天際綻放出第一縷微光。
曹操踏足城頭,俯瞰城外。
剛才鄭玄上來時,曾心神震動,原因是城外的人太多了。
人潮如海,出乎意料的多。
鄴城是當世屈指可數的大城。
曹操掌權後,有不少士族,乃至其他州郡富裕的人口,陸續遷居過來。
鄴城人口逐年遞增,到現在,已逼近四十萬。
而此刻,城外除了戍衛鄴城的三萬曹軍精銳,還有密密麻麻,人口以十萬計的百姓。
曹操的聲望,在他擊潰東鮮卑後,攀上了一個頂峰。
城外彙聚的人潮,就是他個人聲望最好的體現。
鄴城有小一半的人,出城觀禮,盛況空前!
曹操矚目城外的人山人海,聲音清朗雄越:
“我,本為漢臣。然時逢亂世,各方動蕩,於是我起兵討逆!”
“曆時六載,我麾下文武已連敗各路亂軍,平複兗,豫,徐,司,冀,並,青,幽,涼,九州動蕩,令中原得安,萬民得以飽腹!”
“今操將叩告天地,告山川長河,及秦漢曆代先民:秦皇征六國而一統天下,曆二代運終。
其後高祖興兵,掌十三州以建國,至今,漢運也終。
時天下紛亂,民不聊生。惟操上承天運,下順民意,祛內患,平諸侯之亂,使九州之地回歸安定。
若無我,更不知天下還有幾年離亂,有多少民眾死於饑餓。
如是,天下能稱王稱帝者,舍我其誰!”
曹操對自己的野心,沒半點掩飾。
直言自己定鼎九州之亂,沒有他,天下會繼續亂下去,有異心者各自稱王。
而如今,他已連敗諸侯。
若得一人稱王,隻能是他曹操,其他人,不配!
這番話將曹操的氣度,自負,展現的淋漓儘致,霸氣無比!
手握紅纓,可縛蒼龍,以壯我雄心吞天下!
“今於十月之初,設祭於鄴城之北,以應天合!
特昭天地,皇祇,曆代先賢,操欲立國,建國號為魏!
此告穹天厚土,我欲為王,山河當興,萬民得安,社稷永昌!”
曹操立國號為魏,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承襲其封地在冀州魏郡,以地為號是傳統。
二來,“魏”作為國號,還有政治意義。
東漢末年,存在“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言,“當塗高”即為“魏闕”,因此曹操取國號為“魏”,有應讖的意思。
當他朗聲傳告天地,傳告萬民,下方一片肅然。
曹操突然大喝問道:“我魏之文武何在?”
“臣等在!”
下方文武,同聲回應,氣勢如虹。
曹操又問:“魏軍何在?”
“在!在!在!”
“我魏之全軍,隨時聽候王命,征戰天下,護魏之社稷!”
萬軍的回應,一聲比一聲高亢堅定。
曹操緩緩抬手,瞬間,從萬軍同呼,變得落針可聞。那種強大的號召力,感染力,絕對的服從性,讓人心頭一悸。
曹操在萬眾肅靜中,第三次問:“魏之國民何在?”
這一句問的就很危險。
要知道前兩句都是教好的,曹操自己麾下的兵馬文武,問了必有回應。
後邊這句問老百姓。
要是百姓不回應,曹操就把自己晾在城頭了。
曹操問完,下方果然良久靜默,沒有回應。
鄭玄等人急的白毛汗都出來了,恨不得自己下去當托,親自喊上幾聲來回應。
但就在一片靜默中,下方有一個聲音響起:“小人……願為魏民!”
初起膽怯,可有人牽頭,就有第二個人接道:“我也願……
還有我……”
回應的聲音,慢慢響亮起來,開始接二連三的有人出聲。
“先喊的人是安排好的嗎?”郭嘉偷偷問戲誌才。
戲誌才搖頭:“不清楚,許是賈文和,他擅長乾這事…”
此時,聲音彙聚,民眾齊聲加入,音量彙入大潮!
那種數萬人,十幾萬人一起呼喊形成的力量,聲徹雲霄,猶如潮汐,又如雷霆,不可阻擋,震天動地。
城牆上,所有人的汗毛都豎起來了。
幾乎是下意識的,眾人仿佛被一股莫名的力量牽動,也跟著加入了呼喊當中。
而就在人道氣運彙聚如洪流的時候,荀彧捧著的傳國璽,嗡然震動,紫光大放,突現異常,倏地升空!
ps:寫曹操要說的話,調整了多次,所以晚了點~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