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在華夏文化裡,一直被譽為萬山之祖。
傳說天地初開,昆侖是天下間的第一座山,是地脈之源。
古書《禹貢》《水經注》《山海經》中則說它是“天帝的下都”,是仙界的入口。
鮮卑的戰事曆經數月,期間曹操多次關注過道尊,圖騰真龍在昆侖的進度。
道尊利用佛家在昆侖的教眾,負責探路。
那山腹裡迷霧四溢,進入其中,難以遠視。
古怪的是在霧中呼吸吐納,對修行竟大有好處。
且越往霧氣裡走,這種好處越顯著。
佛教徒進入山腹後,吸納霧氣,愈發堅定的認為,這裡是寶地,內蘊神秀。
而進入霧氣後不久,還能聽到一種低語聲,在眾人耳畔響起。
細聽那聲音,卻是在闡述某種修行之法,講人體三百六十竅,玄奧異常。
佛家人進入昆侖墟多年,唯一的收獲,便是迷霧裡這種呢喃低語的聲音。
他們把這種呢喃聲彙總,一點點拚湊,目前已拚湊出一本經文。
他們稱為昆侖仙墟經。
有佛教眾嘗試修行,確實對開發人體之秘,大有好處。
有人點燃體內秘竅,產生了神通。
但他們研究後發現,這經文講的都是‘術’,沒有根源的‘法’。
也就是沒有修行總綱。
不論怎麼修行,最多能增加神通手段,無法提升‘境界’。
有佛教眾試圖循著那霧氣裡的聲音,找到其源頭。
然而一旦進入迷霧深處,再未見有人能回來。
道尊進入山腹後,聆聽經文,若有所思。
他和曹操互傳消息,說這經文,或許和山腹秘境的來曆,以及開啟外邊那扇巨門相關。
那大門需要針對性的祭煉。
迷霧裡的法決,很可能是關鍵。
除非能開啟石門,解除某些禁製,否則想深入昆侖墟,是妄想。
不過道尊雖然聽出了經文的部分奧秘,仍是決定先試一試。
他那寬袖裡,不知藏著什麼寶貝,探手一掏,便掏出一口青銅棺。
銅棺離袖放大。
其側壁,祭刻著人文,草木,文字,先民繁衍生存的畫麵。
另外三個棺槨的立麵上,則是三位帝王,頭戴高冠,形容奇古。
道尊稱這口棺為三皇棺。
他取出棺槨,進入其中。
曹操分化的圖騰真龍,便也跟著進入棺中。
一人一龍把佛教徒甩開,利用三皇棺,進入霧海。
道尊催動了一門秘術,搜天地之音,聽五行之氣,在那迷霧裡尋找生門。
他不斷的調整三皇棺的方位,在迷霧裡深入。
也不知過了多久,反反複複,多次嘗試,最終果然有了收獲,找到了那霧海的邊緣。
當道尊從三皇棺出來,站在棺槨上。
圖騰真龍也出來,懸浮在霧裡。
兩者一起往霧海的一個方向看去。
他們看見那霧海儘頭,有霞光四溢。
其來源似乎是一株仙木。
樹上寶光繚繞,像是生長著無數珍寶。
可惜前方仍舊迷霧遮目,難以看清仙木的全貌。
道尊矚目寶光流轉的方向,良久一動不動。
此後他多次嘗試,始終難以跨越霧海的最後一段距離,無奈又退了出來。
他轉變方式,開始按迷霧中聆聽的仙墟古經內容,祭煉那座巨型大門,想通過正門再入昆侖墟。
這些變化,曹操在打鮮卑的時候,同步發生。
等他回到鄴城,再次觀察昆侖山。
山內已出現了新變化。
南華上人,左慈,老道士,曹營的一些人,都在這段時間陸續趕了過去。
奇妙的是道尊通過‘複活’的阿濟摩,說是拉道家人過來共探。
而昆侖山這批佛教徒,一直在山裡探查,對山外的形勢,所知不多。
他們出於對阿濟摩的信任,並未有其他懷疑,茫然不知自己將成為探查昆侖墟的先鋒軍。
此刻的昆侖山,佛道兩家處於一種奇怪的‘合作’狀態。
曹操通過圖騰真龍,與道尊聯係交談。
“之前進去的山腹,遭遇的霧氣,大有來曆。”
道尊坦然道出自己掌握的消息:
“上古有流傳,西王母住在昆侖墟。
其住的地方,又被稱為瑤池。”
“那混沌般的霧海,很可能是古人所傳瑤池,起碼也是瑤池散逸出來的氣機。
我吐納那霧氣,明顯感覺到有水韻之氣和地脈之厚重,兩者交融所成。”
“這山後,大概率就是西王母的昆侖墟。現在,有可能是一處大墓。”
“西王母的葬地?”
“不一定,有人盜天機,以昆侖仙墟入葬,也有可能。”
道尊說他修行那門後霧氣中所得仙墟古經,祭煉昆侖之門,已有進展。
不日就能開啟山體之門,進入其中。
天色將明,曹操收回念頭。
他修行吐納天地之氣,氣息互感,傳國璽便從前殿浮空而至。
這間小小的靜室,國運如潮,天地之力奔騰若長河。
天色大亮。
曹操準備去書房理事,眼前忽然有詞條劃過。
【因你在戰場擂鼓,提振軍威,觸發了特殊指向】
【天地間有一麵戰鼓,於地下沉寂多年。它渴望出世,以鼓聲催動千軍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