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愛情不會是巨人的底色。
隨著李安擲地有聲的話語,眾人耳邊像是再度響起前天晚上的勃拉姆斯第二鋼琴協奏曲。
原來那讓人止不住想仰望的,那浩瀚如史詩般的玄音,是來自巨人發自心底的呐喊。
“嘩——————————”
掌聲由一人變成一片,再次響徹活動現場。
迎著掌聲,李安仿佛也回到了前天晚上的現場。
此時此刻他也在回想,他前天晚上究竟有沒有按照他剛才所描繪的去詮釋這首作品。
片刻後他輕歎一口,嘴角浮現出一絲笑意。
忽然不知從哪冒出一聲,“那李老師您是巨人嗎?”
緊接著就有人哄笑著紛紛追問起來。
李安顯然沒有想到瓜能這樣吃到自己身上,跟著台下一起笑了起來。
“我肯定不願意當巨人。”
哇哦!
現場沸騰!一個又一個問題像是炮彈一般被扔上了舞台。
事實也再次證明,八卦是人類的天性。
再看此刻混跡在台下的小米老師,已經笑成了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而就在下一秒,小米老師傻了眼。
“那呢那呢,坐在第二排戴白色帽子的那位女士。”
李安不光動嘴,還推卸責任似的用手指向陳璿,“是她,就是她。”
現場沸騰2.0!
小米老師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變成了眾矢之的。
後排的人為了看清哪位是李安老師的女朋友,都紛紛站了起來。
開心是開心,害羞也是真害羞,麵對此情此景,小米老師心裡多少有那麼一丟丟“埋怨”。
不過李安都介紹她了,她也不能當鴕鳥。
在舉止這一塊,我們的小米老師還是拿捏得死死的。
起身便前後左右送上微笑的目光,隨後是放低姿態的鞠躬,最後一個請的手勢給到舞台方向。
像是在說主角在這裡,接著捋了捋風衣下擺重新坐下。
整個一套動作行雲流水,說不出的落落大方,明豔動人自是不用多說,同時又給人一種非常有涵養的感覺。
此情此景,大家仿佛也找到了答案——
難怪李安老師不願意當巨人,理由簡直不要再充分。
再“好事”的粉絲見到小米老師這番舉動也不好再多問什麼,他們再“糾纏”什麼就顯得太沒品了。
李安也借著短暫的安靜將現場氣氛重新組織起來。
那位男生的問題他隻回答了一半。
勃拉姆斯的藝術成果絕不是他的“小我”促成的。
這是李安通過曆史事實為現場眾人驗證得到的觀點。
若不是對古典主義音樂懷著觀乎宇宙人生這般高度的崇尚,勃拉姆斯又怎麼能將他的室內樂作品與他的管弦樂和聲樂作品三足鼎立,在最後的最後成為德奧音樂史上堪稱集大成的最後一人。
“到這,我們可以回到一開始了。”
李安說著看向了那名男生,“我在一開始講過,我和你的一個觀點是一致的,縱觀勃拉姆斯的人生,他總是顯得格格不入。”
“那麼既然與卡拉拉沒有什麼關係,那與他格格不入的又是什麼呢?”
說著李安豎著麥在舞台上走動起來,台下粉絲們的目光緊鎖,像是正在極力的思考這個問題。
不覺間,現場愈發顯得安靜,宛如變成了一個大講堂。
約莫過了三秒鐘。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把另外一位老朋友請出來。”
“有誰知道是哪一位嗎?”
台下一男聲:“貝多芬。”
李安送上一個大拇指:“貝多芬。”
“勃拉姆斯與貝多芬有一個共同點,古典與浪漫這兩個詞總是在他們身上糾纏不休。”
“很多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都搞不清該怎麼界定這二位究竟是隸屬哪一派。”
“想把問題搞清楚,我們至少需要明白二人都麵對著浪漫主義危機,這點非常重要。”
一頓。
“德國是浪漫主義的大本營,而貝多芬與勃拉姆斯都生活在廣義的浪漫主義時代。”
“貝多芬年輕時,德國的早期浪漫主義文學已經呈現蓬勃勢頭,但音樂中的古典大廈卻巋然不動。”
“這有賴於海頓和莫紮特兩代人的堅守,早期浪漫主義對他們的影響僅限於特殊的音樂氣質,古典風格的本身對於他們是不變的。”
“之後到誰了。”
台下:“貝多芬。”
李安:“對,火炬傳到貝大爺手上了。”
台下幾聲輕笑。
第(1/3)頁
第(2/3)頁
“大家注意,在這個時候,音樂領域中的主旋律還是什麼?”
台下:“古典主義。”
李安:“古典主義,也就是說貝多芬在接棒的時候,主流還是傳統的。”
一頓,“好,現在我們來看看勃拉姆斯。”
“在勃拉姆斯創作的時候,古典風格已經成為曆史,浪漫主義已經全麵到來。”
“新舊規則的交鋒已經決出勝負,並且西方音樂文化就是從這裡開始,像是插上了翅膀,開始狂飆突進。”
“就在新的規則剛剛誕生,就在音樂家正在各自尋找解決之道,緊接著浪漫主義就同現實主義交彙,仿佛另一個新的時代明天就要降臨,真的就是一瞬間,晚期浪漫風格的出現直接為整個浪漫主義時代送了鐘。”
“那麼我們從勃拉姆斯的視角來看看這一切。”
“他生在浪漫主義的鼎盛時期,又親眼目睹其衰落,最後和浪漫主義差不多同時壽終正寢。”
“就個人與時代而言,他與古典風格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
“隻是我們回望曆史,總有一些人偏偏就不合於時,就在瓦格納馬勒等人迫不及待向音樂宇宙深處探索的時候,勃拉姆斯所瞻望的卻是過去。”
“或許他是一個懷舊的人,或許他隻是生錯了年代,我們無從真的知曉他本人當時到底是怎麼想的,我們能參考的隻有他為後世留下的作品。”
“從他的作品裡,我們顯眼可以看到他所熱愛的體裁。”
“再根據完成這些體裁的方法,我們便可追溯到古典風格的黃金年代。”
“所以再回到勃拉姆斯決心創作那一刻,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如果他真要走這條他內心所選擇的路,無論他是否願意,他都必須投身麵對衰落藝術與當代藝術的交戰。”
說著李安停了下來。
“時代的洪流下,他也隻有選擇麵對現實才能為他內心的堅持所爭取。”
“這樣做,真的看起來格格不入嗎?”
隨著李安的話,大家不禁聯想到了許多,聯想到了今天,聯想到了自己。
“或許在今天看來,從曆史的角度看來,勃拉姆斯作為一位藝術家,的確與當時的文藝環境格格不入,但作為當事人的勃拉姆斯,他認為自己是格格不入的嗎?”
“我認為勃拉姆斯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
“一個敢於把自己置於絕境的人,一個敢於與當代交戰的人。”
“擁有這等氣魄的人,他幾乎已經站在了浪漫主義風格自我背後的巔峰,可以說他本身就是浪漫主義的化身。”
“挑戰規則,雖千萬人吾往矣。”
“各位捫心自問,還有什麼是比這更浪漫的呢。”
挑戰規則
雖千萬人吾往矣.
還有什麼是比這更浪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