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雖說施恩不圖報,這些大臣也不好恩將仇報吧!
也不用他們多關照,隻要對方彆使絆子即可。
盛苑這頭想得極美,景和帝在對麵兒瞧著這丫頭一副魁首在手的模樣,不禁好笑的和眾臣子悄言:“且看!何人鶴立?女郎秀於林也!”
眾臣子麵兒上恭敬的笑著附和,心裡卻是罵聲隆隆:要不彆考了,給您一支筆,直接欽點她,好不啊?!
當然,景和帝也沒太過分,笑言之後便令禮部分發策題,而他,則帶著文武百官離開前殿。
……
這次的策問,依舊附和殿試風格,緊貼時事,考的就是怎樣與鄰友好,令友盟生輝。
盛苑看著考題眸光閃爍,她要是不曉得三國之間的那些彎彎繞,說不得還真信了這題目!
殿試策問,可不止是一個題目,題目下麵還有景和帝親筆或者口述的大段文章。
其文章裡的遣詞造句,字字皆見誠懇,句句令人動容。讀者閱之無不感懷:文章作者熱愛和平、期盼友好之心,赤誠可鑒也!
腦海裡瞬間出現兩種景和帝的形象,盛苑感覺眼皮在抖。
看來,她要把讓皇帝表叔滿意的意見通過充滿仁義道德的言語詳述出來。
當然,這可難不倒她。
心裡有了腹稿,盛苑將思路匆匆寫於草稿之上,這個過程很快,真正需要時間的,是等會兒的修文。
屆時不僅要將文章內容補充完善,更要讓文采飛揚於文章之間,這是最考驗功底和能力的。
殿試考試雖說隻有一天,但是考慮到考生的答題情況,殿試是給燭的,不過隻給一根,燭息收卷不再通融。
據說,大多數殿試者是要耗到用完蠟燭才交卷的,不過很顯然,靈感可潰堤的盛苑,好像用不著這根蠟燭咯。
不到申時,盛苑已經展開考試正卷,準備謄抄答案。
殿試考卷的規格有些特殊,簡單說,就是折疊的奏本樣式。
考卷大小和半葉箋紙等同。
完整的箋紙是十二行,每行可以書寫二十四個字;所以半葉箋紙剛好一半兒,是六行,當然,每行可寫字數仍然不變。
考卷上下封皮是由兩張半葉箋紙大小的硬紙板製成,封皮裡麵折疊了六張完整的箋紙,以給考生書寫文章之用。
盛苑手裡的這本答卷,封麵最右隻有一個字“應”,而正中間則寫著“殿試舉人”四個大字。
而盛苑則需要在“殿試舉人”之下,靠近“人”字一捺的位置上,寫下小兩號兒的“臣”字。
而後,再在“臣”字底下,用大其一號兒的字體,寫下她自己的名字。
這就是答卷的封麵。
至於底下的封皮,就不需要她書寫了,因為其上正中印著“印卷官”三個朱色的特大字。
而在“印卷官”三個特大字的下麵,以這三個字為界,書寫了兩行字號略小的文字,分彆是“禮部官職+臣(字號略小)+人名”的格式。
仔細瞧著,和封麵的格式有些近似。
盛苑填好封麵,翻開,在第一頁正式箋紙上,開始填寫她的個人信息。
同樣,在這頁箋紙右邊第一行第三個字的位置上,要明確寫下個“應”字。
注:丹墀(chi,二聲):紅色平台。